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专业简介.docVIP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专业简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专业简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于1981年在国内首批建立理论电工硕士点,1996年起获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今年来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共6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34篇为SCI、EI所检索,编著教材14部,获专利6项。学科实体建于电气工程学院所属电工电子新技术研究所与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下设一个电工电子新技术研究所。   本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工程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的12人;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70%以上。94年以来,本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30名。   主要研究方向   电磁装置中综合物理场效应与电磁参数研究的计算机仿真技术;电动车技术的应用研究;电磁兼容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强磁场和磁悬浮技术的应用研究;电磁测量技术;生物电磁场仿真研究。   主干课程   网络理论;电磁场原理;电工电子学;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电磁场数值分析;电气测量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   指导教师   教 授: 王小海,杨仕友(博导),姚缨缨,陈隆道   副教授: 范承志,孙 盾,童 梅,陈忠根,贾爱民,   姜国均,藩丽萍,王玉芬,应群民,张伯尧,   张兆祥   高级工程师: 汤巍松,黄海龙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   电力电子技术学科是我国首批设立的重点学科,设有首批博士学位(1981年)和硕士学位(1981年)授予点和电工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建有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和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列为国家211工程浙江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及浙江省重点学科。98年来,本学科共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共17项。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共4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70篇,ISTP收录14篇。出版著作教材4部。本学科负责组织了94年第一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97年11月在浙大主持承办了第二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协办了2000年第三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   本学科现有4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正高职14人 (博士生导师11人),副高职16人;40岁以下高职6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13人。有多位教授在IEEE、IEE、EPE、全国石化工业电气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中国电源学会、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浙江省电源学会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团体任职。近三年来,本学科共培养本科生620名,硕士生243名,博士生112名,博士后1名,外国留学生2名。   本学科点十几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同行中目前处于领先地位。特别在大功率中、高频谐振变换器、高频开关电源拓扑和软开关技术、谐波治理及电磁兼容方面的研究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本学科点在国际同行中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本学科与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许多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已建立了初步的,多渠道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主要研究方向   功率变换技术及应用;电力电子系统技术;电力电子器件、组件、模块及其应用相关技术。   主干课程   现代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电力电子数字控制与离散信号处理技术;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基础;电力电子电路和系统的计算机仿真;现代功率无源元件应用技术;特种电源专论等。   指导教师   教授: 汪?生(院士,博导),钱照明(博导), 徐德鸿(博导), 何湘宁(博导),张仲超(博导),   吕征宇(博导), 吴燮华,蒋静坪(博导),赵光宙(博导),严晓浪(博导),   何乐年,陈辉明   副教授:陈国柱,邓焰, 杜丽, 马皓,应建平 高级工程师:罗公伟,阮苏苏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   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创建于1952年,是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被评为本学科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其归属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1996年被授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本学科再一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设立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经济及信息化两个研究所,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本学科有教授8名,博士导师 5名,副教授 7名。   本学科点的交、直流电力系统建模、分析和控制的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获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由于在我国第一条(舟山)直流输电工程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曾获国务院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一等奖、国家计委、科委等单位的集体荣誉证书和机电部特等奖的表彰。本学科发表的论文被SCI、EI 和ISTP收录的有105篇。本学科共培养本科生约3000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博士研究生

文档评论(0)

xeMRZZFcc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