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填补语言留白 解读人物性格摘要:《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被编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文记录了一场安陵与秦国之间的外交斗争,文章主要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了唐雎、秦王和安陵君三个人物形象,在委婉含蓄的外交辞令中展现给读者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非凡才智和纷繁复杂的外交形势。关键词:填补;解读;浅析;对话特色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79-02对话,是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人物间的谈话、询问、争议等。细读文本可发现,本文不足五百字,仅人物对话描写就有三百多字。本文刻画人物形象,主要以对话描写为主,辅之以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恰巧本文的故事又是在外交中发生的,外交辞令原本经常性利用含蓄委婉手法来表达“言外之意”,对话适应时机而产生,人物语言的“留白”也就出现了,解读文本中对话所蕴含的深意,人物的形象也就更加丰满起来。一、捕捉留白点,推敲词中意留白,原是中国画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顾名思义,就是在文学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通过未说之言以及言外之意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余地,进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丰富文本的内容。本文所呈现的是一场外交冲突,外交辞令中往往蕴含着潜台词,听话者需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对。文本所写的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强国和弱国之间的正面交锋,对于身受安陵君所托出使秦国的唐雎而言,责任重大,应对之举和说话技巧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文本中,对话描写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秦王派使者传话给安陵君以及安陵君的应对之辞;第二部分:唐雎出使到秦国以后与秦王的对话。在第一部分对话中,文章开头第一处对话即“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秦王派人传话给安陵君,劈头就以“寡人”自居,俨然以君主对臣子之礼对待与他平起平坐的安陵君,这纯属诈骗,言外之意非常明确“安陵君必须得听寡人的”。一个“其”字,毫无商量的余地,口气强硬,秦王的骄横霸道、盛气凌人立马凸显。而安陵君的应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表明了自己的坚持,“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一个“受”字,陈理为据,不容置疑;一个“守”字,立场坚定,不可改变。安陵君音在言外,“先祖赐予的封地,概不交换”。同时,在两者的对话中留下一个空白点:安陵君既然说道“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却为何不接受这样的好事呢?我们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秦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又企图用“易地”来使安陵臣服,以期不战而屈人之兵,实乃骗局。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安陵君岂会不知?虽未当场揭穿秦王的阴谋,对秦王的野心却也是心知肚明,如此应对措辞严谨、不卑不亢,婉言相拒,尽显本我风度。阅读伊始,读者就可从中了解:“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名为“易”,实为“夺”,唐雎出使秦国,任务艰巨。二、填补空白处,探究心中情留白是一种智慧,补白更是一种智慧。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敏锐地抓住文中的留白处,引导学生恰当有效地补白,不仅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而且也能引领学生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性格。内心独白,也是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人物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能够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为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唐雎、秦王和安陵君的性格特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特设计“品读文本,添加独白”一环节,请学生认真品读文中对话描写的语言,尝试说出他们的内心独白。借此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对话描写,体会其中蕴含的潜台词,把握外交辞令中不明说的言外之意,以此为契机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第二部分的对话中,秦王和唐雎的“唇枪舌战”以秦王的责难开头,“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看似委婉平淡的外交辞令中暗流涌动,“不听寡人”的弦外之音即“安陵君应该听从寡人的安排”,接着蜻蜓点水般提到“灭韩亡魏”的事实,语带威胁又好似无意提及,“以君为长者”貌似非常敬重安陵君,却又给读者留下疑问:既是长者,岂能如此待之?这于礼不符也。由此,秦王的狡诈骄横可见一斑。而唐雎的回答一个“否”字,直接干脆,断然拒绝,“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潜台词非常明确:别说是用五百里之地交换安陵,再多的土地也没得谈。一强一弱,针锋相对,故事进入高潮阶段。秦王怫然怒,“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是秦王威胁唐雎的话,以“天子之怒”进行恫吓,咄咄逼人。如果结合当时的情景,填补外交辞令中的空白,此时秦王的内心独白即可推断为“不要惹怒寡人,否则寡人就要出兵(攻打你们的国家)了”,抑或“你最好听寡人的话(顺从、服从寡人),不然后果会很严重”。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暗藏杀机。如果安陵君不同意秦王的“易地”之策,秦王就借此发动战争,一举消灭安陵。简单的一处质问,实则意在言外。而唐雎的应答“臣未尝闻也”,不急不躁,以退为进,安然待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课前研究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doc
- 基于课堂 以生为本.doc
- 基于课堂与网络交互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doc
- 基于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doc
- 基于课程与教学再造的生本课堂转型.doc
- 基于课程标准的《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doc
-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评价研究.doc
- 基于课程标准进行的教学设计.doc
- 基于课程群平台的多元教学模式研究.doc
- 基于课题行动研究下的教师专业成长.doc
- 9.1 西亚(第2课时)(分层练)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2024).pdf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4课时 Section B (1a-2b)(导学案) 七年级英语下册 (人教版2024).pdf
- Unit 7 A day to remember 第4课时 (Section B 1a-2d)(导学案) 七年级英语下册 (人教版2024).pdf
- 12.2.2 直方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2024).pdf
- Unit 8 Once upon a time 第3课时 Section A (Grammar Focus)(导学案)七年级英语下册 (人教版2024).pdf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Section A (Grammar Focus)(导学案) 七年级英语下册 (人教版2024).pdf
- Unit 8 Once upon a time 第4课时 Section B (1a-2b)(导学案) 七年级英语下册 (人教版2024).pdf
- Unit 8 Once upon a time 第1课时(Section A 1a-1e)(导学案)七年级英语下册 (人教版2024).pdf
- 劳动项目一《钉纽扣》(教案)-人教版劳动六年级下册.pdf
- 12.2.2 直方图( 分层作业) 七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2024).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