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网络讨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下网络讨论的兴起 网络讨论的载体 中国网民的网络讨论行为 反思与启迪 网民数量的增加使参与网络讨论的群体基础扩大 上网渠道的多样性与社交网络的兴起发展推动网络讨论规模扩张 公民参与网络讨论的法律基础:言论自由权 言论自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中的政治自由权利的一种。 言论自由,是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各项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其位于公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之首。这个自由,其法律意义在于凡法律所明文禁止之外的言行,公民们均可去做。因此,言论自由是有法律限制的相对的自由,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权。 言论自由的法律限制性表现列举部分如下:1、不得利用言论自由进行反对政府、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定的煽动行为; 2、不得损害社会整体利益;3、不得利用言论自由对他人的人格尊严进行污辱诽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的人格权主要是指姓名、名誉、肖像和人身等权利。 自媒体时代网络讨论的新载体:微博 当网络讨论变成网络暴力,当事实真相被铺天盖地的非理性声音所抹杀... ... 这种非理性网络讨论四句话总结为: 用谩骂回应谩骂 用立场回应立场 用情绪对待情绪 用抱团对待抱团 专家表示 微博作为网络讨论的载体也存在先天不足,微博式讨论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人人都不以理据为本,而以自己的观点为荣,这种讨论是比较倾向于非理性的,对于网民批判精神的培养不利。 ?微博式讨论的另一不足在于其关注的中心是人,而非话题。在传统的网络论坛和博客上,网友可以通过提供长篇发言和图片证明等回复模式,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进行讨论。在微博上,即使网友利用“长微博”发言,但也是自说自话,难以在一个共同的话题下持续深入地讨论。 ?“粉丝”现象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特殊文化现象。特殊之处在于主体价值多元化,具有较强的情感导向,其功能包括娱乐、发泄、看热闹等。因此,参与公共论战的一些“意见领袖”,应当负起更大的责任。 从参与网络讨论的主体来看,形成群体非理性网络的原因何在? 正如集体行动的困境一样,网民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聚集在一起时,也会出现集体非理性的情况。在互联网舆论传播过程中,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经常以各种论坛等群体讨论形式出现,这种讨论方式会因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不用实名)而更容易导致群体的情绪化和极端化。尤其是在互联网上网民通常只是通过文字进行沟通,对文字背后的真实情感并不了解,因此很容易获得某种想象的群体认同感,并在这种群体认同感的激励下走向极端,表现出较弱的推理和判断能力,从而在公共言论广场上出现“事实不决定是非,是非不决定立场”的现象,引发“网络暴力”。 那么问题来了: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是网络讨论的参与者: ?首先,人们在网络争论中,应该如在现实社会中一样,依法行事。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增强沟通与对话的理性程度,坚持实事求是。 ?其次,批评者、讨论者要真正以良知为立场,公众才会参与到理性的讨论中去。 ?第三,要排除语言暴力,拒绝不良文化的裹挟。一些不良的语言习俗、语态以及文化立场,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消除。 * * * ★ 我们需要怎样的网络讨论? 2014114956 杨赛男 。 简称为论坛,又称讨论区或讨论版等,是种提供在线讨论的程序,或由这些程序创建的以在线讨论为主的网站。 目前中国大陆知名论坛包括:搜狐论坛、新浪论坛、百度贴吧、天涯论坛、猫扑社区等 网络讨论的载体:网络论坛 微博具有受众的群聚性,平台的开放性, 交流的互动性、传播的及时性、书写的 自由性等诸多有点使其拥有庞大的用户量,“单向关注”的链接方式和“140字”的传播形式,无疑降低了网络讨论的参与门槛,使得广大网友不但可以“围观”,还可以直接参与讨论。热点事件在微博上的发布使微博成为了网络讨论的便捷平台,尤其是知名博主的微博评论更是聚集大量网民评论。 微博庞大的讨论群体和狂热的讨论热情 2月7日14版《探寻青年眼中的互联网世界》春节期间,方舟子对于韩寒作品存在代笔情况进行的质疑,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网络争论。大量的“粉丝”用各种方式对各自的偶像表示拥护与支持,许多与此或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社会名人也纷纷发表观点、参与讨论,一时间吸引了更多网友的围观和多方媒体的报道。 方韩大战 除了微博,其他论坛上的网民非理性“公共讨论”也屡见不鲜: 百度十大“爆吧事件”(李宇春吧、李毅吧、EXO吧...) 世界末日谣言 天涯社区、猫扑社区虚假信息发布回帖无数 由非理性网络讨论衍生的群体——“网络水军” 网络水军”,最初只是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