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的春节诗以苏轼的春节诗作为考索对象,不仅可以窥测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春节风俗,也可以藉此鸟瞰苏轼的一生,探究他的心路历程。苏轼最早的描写春节生活的诗作,是写于嘉柘年间任凤翔签判时的几篇,其中《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寐,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三首最为精彩。三诗先可不论,单说诗题小序就很有意思,记载了蜀中春节除夕的种种风俗――馈岁、别岁、守岁,是极为可贵的文化资料。所谓馈岁,就是在岁末时互相问候,像是我们现在的拜年,只不过,现在的拜年,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地发展为信件拜年、电话拜年、电视拜年、电子邮件拜年等,而在苏轼的时代,孤身在外是十分寂寞的。苏轼在组诗《馈岁》结处的诗句“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即书写了初人仕途在异地他乡的寂寥心境。所谓别岁,是在新年到来之前,邻里、亲戚或是朋友,互相宴请,酒食相邀,相当于现在的春节聚会。但这一风俗与现在区别较大,现在的风俗,大抵在正月初一之前是不宴请聚会的,时间一般后移到正月初二之后,而将除夕和大年初一留给自己的家庭团圆。苏轼在《别岁》诗中借题发挥,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的叹惋:“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这是一首生命之歌,流溢着对时光易逝的伤感和对生命短暂的困惑。故人如果远行千里,还要依依惜别、迟迟难行,何况人生别离一岁呢?可怕的是,人之远行尚可归来,而岁月的流逝却不能追回了。你若想问这个“岁”去了何处,我告诉你,它远在天涯,已经追逐着东流之水,流到大海之中,永无归时……哎!不要嗟叹旧岁之别吧!因为我们很快又要与新岁辞别。那么,不悲哀嗟叹旧岁的流逝,又应该怎样对待这流光电闪一般飞逝的生命呢?苏轼的回答是:“东邻酒初熟,西舍彘已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同上)就是要在欢乐中享受生命,享受时光。你看,东邻酒熟,西舍肉肥,何不举杯畅饮,来慰藉那对于时光流逝的悲叹呢?苏轼的这首早期诗作,在内涵上,显示了其初入仕途的困惑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拷问,其答案尚属那种青年时代的莫名惆怅;就其写作方式而言,见出了此后以议论为诗、以文为诗的端倪,即以一种情理或思考作为篇章结构的主线,气势纵贯,一气而下,引人入胜。所谓守岁,就是在除夕之夜达旦不寐,这与现在的风俗相似。不过,现代人已经不那么认真地通宵守夜,而是象征性地守过新旧年交替的时刻。往日的守岁已经被春节的电视节目所取代。不过,了解一下古人的守岁,也是蛮有意思的事情。苏轼的《守岁》诗说:“欲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灭,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在写作方法和格调上,皆与前首有别。它不似《别岁》的一味诉说,以理服人,而是使用比喻和场景描写,更增添一些生动。起首将流动之垂岁比拟为“赴壑蛇”(李商隐《樊南甲集》云:〔蛇〕“赴壑而一去无返”),蛇之赴壑正与岁之流逝相同,诗人就此起兴发论,说守岁之时这条赴壑蛇的修长美丽的身躯已大半没去,难以遮挡住它的去意,它仅仅剩下一个蛇尾,不论怎样努力,你都无法拦住它的消失了。倒是那些孩子们无忧无虑,勉强支撑着不睡,在除夕之夜喧哗着。我一直坐到灯烬灰灭,才起来仰望北斗横斜。想到一年年地度过,重要的是不要将自己的心事、理想、愿望随意蹉跎。努力就从今夕开始,趁着现在自己还年轻。不难看出《守岁》一诗积极的人生态度。此组《岁晚》组诗连同写于其前后的《次韵子由除夕见寄》、《和子由踏青》,着重表达了苏轼早期诗作的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也描述了当时有关春节的风土人情。如《次韵子由除夕见寄》描写陕西一带“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现在陕西小吃仍以羊肉泡馍为特色);《和子由踏青》诗回忆在四川家乡踏青“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的景象,所谓“踏青”即是“每正月人日,士女相与游嬉饮酒于其上”,“人”即指正月初七。在人日除了踏青之外,还有蚕市(蜀中春月,村市聚为欢乐,为之蚕市),十分热闹。苏轼的《和子由蚕市》描述:“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年闲,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瞒。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回忆了家乡的种种春节风俗和少年蚕市所见到的往事,颇有伤感。东坡一生中,也许会有许多难眠之夜,现在举其春节时期的两例。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时苏轼任杭州通判。自从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整个社会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牢狱人满为患,苏轼作为通判,除夜值班于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作诗题于壁上:“除日当早归,官事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