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长会的目的 就是看你能不能教育出一个成功的孩子! 中国教育的觉醒从家庭教育开始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 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整个人生就失败。 教育孩子是我们生命中的命业 1、因为疼爱,所以慈悲。 2、生而为人,从来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3、每个生命都蕴含着神秘性和不可知性。 4、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我们是如何毁掉孩子的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我们是如何毁掉孩子的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我们是如何毁掉孩子的 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我们是如何毁掉孩子的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决不能和蔼,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我们是如何毁掉孩子的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我们是如何毁掉孩子的 6、要学会迁怒的本事。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我们是如何毁掉孩子的 7、当众出孩子的丑。前6条都是在家庭里的“单练”。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7条才是杀手锏。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於社会的。 奥巴马的家训 家规1:不能有无理的抱怨。 抱怨的本质,是不愿意自我反省,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 人生不是因为失败而抱怨,而是因为抱怨而失败! 奥巴马的家训 家规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一,把小事,简单的事情做好。 第二,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且,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把身边的事情做好,是培养责任感的第一步。要求孩子为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奥巴马的家训 家规3: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 家规4: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 家规5:每晚9点30分准时熄灯。 家规6: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玛莉亚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萨莎练体操、弹钢琴、打网球、跳踢踏舞。 九年级决定孩子的未来 九年级是孩子的学业及成长的分水岭——九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上处于压力期,发育上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处于关键期……作为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教育作出及时调整,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学生处于 青春期的两个显著特征是: 自我意识的觉醒 竞争意识的觉醒 家长与教师的交流 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 为了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应该与教师彼此构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作为老师与家长沟通比与学生沟通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更有效率。 成长关键期中家教的对策 中学生的叛逆根源来自与在成长的过程中得不到爱的呵护! 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责任远远要比教师肩负着更为深厚的内涵。 爱可以重来,但教育的关键期没有重来,对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成长的机会也只有一次,只有家长与老师共同的努力与配合,抓住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