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人论世”在古典文学鉴赏中的运用.docVIP

论“知人论世”在古典文学鉴赏中的运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知人论世”在古典文学鉴赏中的运用摘要:在文学鉴赏中,“知人论世”是其重要方法之一。从“知人论世”的起源以及“知人论世”在古典文学鉴赏中的作用为总体研究方向,阐述了对“知人论世”的理解与应用。关键词:知人论世 鉴赏 起源 作用“知人论世”是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最早出自于《孟子?万章下》。孟子曾对其弟子万章说:“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从其出处我们可以了解“知人论世”最开始并不适用于文学鉴赏理论,而是孟子的“尚友”之道,即古代中人与人交友的方式与方法。虽然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与修身交友关系密切,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与文学鉴赏就毫无干系。在现今社会中,如果我们想要对古人加以了解,不仅要“诵其诗”、读其书”,还要对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生经历加以了解和揣摩。即所谓的“知其人”“论其世”。只有这样,才可以正确理解与评价古人的作品。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遽论其文也。”他在这里把“知人”和“论世”分别来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的生平遭遇和他所处的生活环境。因此,通过后人对“知人论世”说的不断改良,使它逐渐成为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之一。“知人论世”在古典文学鉴赏中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通过对作者的身世、背景、人生阅历等相关的了解,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品中作者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家世对古人的性格与作品的风格影响极大,而人生阅历可使作者原有的风格或得以延续,或因仕途坎坷、家门变故而产生重大改变。所以在鉴赏文学作品时,作者的身世背景以及人生阅历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例如词人秦观的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还屡次遭到奸佞的迫害。再加上他生性优柔,多情而纤细,后期又信奉儒道思想,使他的词风凄婉哀伤。清代周济评之曰“将身世之感,并打入艳情,又是一法。”秦观仕途坎坷,几次科考都不中,这一时期他作的《满庭芳》开片就给人以离愁之感,“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既写景,又写情。秦观咏叹自己的身世,感叹自己屡试不第,一事无成。这里如不知其当时作者写作的背景,自然无法体会词人词中感慨身世命运的哀戚之情。秦观创作的词往往把自己的身世之感也融在里面,因而他的词别有一番滋味。“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好梦随春远,从前事不堪思想”等句,皆不露痕迹地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仕途无望的慨叹。秦观的词多为借景抒情,常常把身世之感也融入词句中。因此只有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活经历,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仔细体会作者创作时的真实心境,才能与作者的写作初衷与写作情感相吻合。第二,把握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更有助于了解作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歌谣文理,与世推移。”要想真正了解作品的内容意蕴,就一定不能与作者的创作背景相剥离。有些古典文学作品刚看起来比较艰涩难懂,如辛弃疾的《摸鱼儿》,刚看起来可能使读者感到迷惑难懂,但当读者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知道辛弃疾在南归十七年中所遭受到的来自投降派的敌对与排挤的艰难处境,就会对这首词中所蕴藏的象征意义了然于胸了。正如王国维所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于谦的《石灰吟》对石灰的性能特点进行描写,但这首诗的侧重点不在于咏物,表达出的思想内蕴也不只是在赞颂石灰。“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恰恰是借石灰的特点来表明作者自身的清白。作者于谦一生为官刚直清正,在“土木之役”中为国家建功卓著却被奸佞小人诬陷,遭受迫害致死,成为千古冤案。诗中的石灰甘愿“粉身碎骨”也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作者自己真实心境的写照,他的洁傲精神让人肃然起敬,也不禁让人哀叹他的悲凉命运。第三,可以使读者更加全面的去了解作者。整个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人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也会随之而改变。要想更加全面地去了解作者,就要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了解处于时代变迁中的人。例如,李清照就是在生活中经历了重大变故以后,其作品的风格与内容发生了巨大改变。早期的李清照生活安逸舒适,婚姻也很美满,所以其词作多为抒写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生活后期,遭遇的巨大不幸使得她的作品风格与早期大相径庭。随之生活环境的变化,其性情也发生了改变。所以在其后期的词作中,人们常常可以感受到她凄凉悲苦的心境。这正是因为生活中的巨变而使她的词作风格也随之改变。所以,我们要想认知一个更加全面的作者,就要对她不同时期的遭遇有所了解,这样也能更加深刻的体会作者当时作词时的心境,体会其词作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