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血液循环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率平均为75次/分计算,每个心动周期历时0.8秒:每隔为0.1秒,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两心房先收缩,持续0.1秒,继而舒张,历时0.7秒。在心房舒张的同时,两心室开始收缩,持续0.3秒,继而心室舒张,历时0.5秒。 在心室舒张的前0.4秒,心房也在舒张,称全心舒张期。 2.心室舒张与充盈过程 (1)等容舒张期:心室舒张但心室容积不变,称等容舒张期。约0.08秒。 (2)充盈期:当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血液由心房快速流入心室,称为充盈期。约0.42秒。 (四)心音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收缩和舒张、瓣膜启闭、血流冲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 第一心音第二心音下节内容 血管生理 (二)血流阻力 1.定义: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称为血流阻力。 2.阻力来源: (1)血液与血管壁的摩擦 (2)血管半径(主要因素) 口径较小的小动脉和微动脉, 是形成血流阻力的主要部位, 由此产生的血流阻力,称为 外周阻力。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前提条件:足够的血液充盈闭合的血流环路 决定因素: 心室射血对血流产生的动力; 外周血管口径变化对血流产 生的阻力 心室收缩 心室舒张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搏出量: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血压↑ 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度↓→心舒期A血量↑收缩压↑(不明显) 4.大动脉管壁弹性↓→ 缓冲SP↓ ; 维持DP↓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 循环血量减少(失血、脱水等)血压下降 血管容积扩大(过敏、中毒等)血压下降 小结: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四)动脉脉搏在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发生周期变化引起的动脉管壁节律性波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 在体表可触及的浅动脉波动。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静脉是血液回流心脏的通道,容量大,易扩张又能舒缩的特点,有出储库的作用。 静脉的收缩和舒张,可有效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 (一)静脉血压静脉系统位于毛细血管网与右心房之间,能较早反映出循环功能的异常。 (1)外周静脉压:各器官或肢体的静脉血压 (2)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值:(4~12cmH2O) 中心静脉压是检测心室射血功能和静脉回心血量 的指标。 心室射血好,中心静脉压低 心室射血差,中心静脉压高 回心血量过多,中心静脉压 测量中心静脉压意义: 1.反映静脉回心血量和 心脏功能状态 2.控制补液量与补液速度 (二)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1、心肌收缩力 心缩力↑→射血量↑→心室舒张期室内压↓↓ 2、重力和体位:直立→下肢静脉回心血量↓(约多容纳500ml)卧位时下肢静脉回心血量>直立卧位迅速转为立位→静脉回心血量↓例如: ①患肢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防止水肿 ②心衰取半卧位→下肢静脉回心血量↓ ③久蹲突然站立→血滞留下肢→静脉回心血量减 少→心输量↓→血压↓→脑、视网膜供血不足 →暂时的头晕、昏厥,视物不清,称体位性低血压。3、骨骼肌的挤压: 肌肉收缩挤压静脉→静脉血向心脏方向回流 + 静脉瓣膜的防止倒流=肌肉泵。 例如: ①长期站立 + 静脉瓣膜的损伤→下肢静脉曲张。 ②立正久站→下肢静脉回心量↓+ 精神紧张→虚脱。4、呼吸运动: 总结: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 心肌收缩力↑↑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收缩时↑,舒张时↓ 呼吸运动吸气时↑,呼气时↓ 重力和体位的影响立→卧↑,卧→立↓ 四、微循环 1、定义:指微动脉和微静 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意义:血液与组织、细 胞之间物质交换。 (一)组成 微A:总闸门 后微A:分闸门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 真毛细血管: 通血毛细血管: 动-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后闸门 (二)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通路 微循环的三条途径: 1、迂回通路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 血流特点:管壁薄、通透性好、途径长、血流慢、轮流交替开放。 生理意义:利于物质交换 故迂回通路又称营养通路,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2、直捷通路(骨骼肌)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 血流特点:途径短、血流快、常呈开放状态 生理意义:利于血液快速回流入心。 3、动-静脉短路(皮肤)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血流特点:管壁厚、途径最短、血流快、常呈关闭状态,血流量随环境温度而异。 生理意义:调节体温 五、组织液生成与淋巴循环 组织液是细胞间隙的液体, 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的中介。 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 即为淋巴液。 淋巴液在淋巴管内的循环 称淋巴循环。(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组织液是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滤出而成。 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而成血浆。毛细血管壁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