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物相通:打开“意以境会”的散文之门.docVIP

心物相通:打开“意以境会”的散文之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物相通:打开“意以境会”的散文之门【摘要】每一项知识的习得都需要一条思维的路,而当下的课堂往往忽视了它。意境是文学性散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心物关系就是小学生通往意境的思维之路。透过心物关系格物致知,去体察意境中,心物如何相通的共性思维,可以建构儿童视界“意以境会”的语文课程,使小学生散文的学习,从学内容转向学思维。【关键词】心物;意境;儿童视界;思维力【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1-0018-03【作者简介】宋飞,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北校区(江苏徐州,221300),高级教师,徐州市名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一、散文之困:意境缺失的语文教学曾几何时,我们无视散文独立文类的核心知识,误解其形散神不散的风神韵致,导致切割消解了意境:刹那的情绪品味不足,心物的规律无从把握,教学的内容难以确定,“至今也不识其庐山真面目”。以苏教版五年级《望月》为例: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是“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人文关怀;散文、诗歌、童话是“月神文化美的痕迹”;眼中月、诗中月、幻想月是儿童积淀的美文美读……以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固然都有可取之处,却普遍丢掉了文章的整体结构、生成过程与意图,课文被切成三个毫无联系的板块,课堂成了零碎的文化拼盘;普遍丢了“我”和“我”的情感发展,课堂以通识取代个性,多元感悟实则众说纷纭。丢了时空的物境、作者的情境,也就没了文章的意境,散文思维无从开启,语文知识没有生成,语文智慧无从发动。意境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独有的美学范畴,它也理应成为文学散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二、格物致知:从心物相通到意以境会1.“意以境会”的美学考索。《望月》就用深远的意境来表现作者的刹那情思。全篇景为辅,事为主。未见小外甥,清幽旷远的江天月色是“物理境”的起笔,光斑光影,静谧朦胧。没有抒情,清辉却笔笔透着内心的安详。既见小外甥,写交谈的调皮,写对月的聪明,写幻想的奇妙……望眼前月景→吟诗中月情→创想象月趣的“事境”铺陈,和着作者瞬间流动的“心理场”:愉快→沉醉→惊讶、好奇→凝视、幻想,物与人息息相通,景与情彼此交融,热闹的对话与沉静的冥想辉映,心物的流淌成为文章层层推进的动脉,使弥漫的诗情思绪绵远、意蕴徜徉。而小外甥望之不足吟咏之、吟咏不足创造之的情境支架,也成为支撑内部情感结构的隐形静脉,使纯洁如月的童心童言所引发的“第二次天真”,把文章推向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虚境之域。感物的物境、叙事的事境、抒情的情境、鲜明的人境、言外的虚境如盐溶入水,气脉贯通,气韵摇曳,形成了“意以境会”的复调风格,显现出与摘句的境界、拼盘的段落迥异的意境之美。2.“心物相通”的取境机制。回到心物的思维机制:张三与天通,李四与天通,那么张三就与李四通。只是在文思发生处,心物会穿上不同的外衣。以《望月》的作者赵丽宏先生的眼前月景为例:瞬间安详看月亮,眼中之月就被过滤到只剩下它的光,这是心物交流的第一步,内心发动外物,景由心生。静谧的心月回应作者,引起创作的兴会,作者听从内心,选择让光斑、光影笼罩在清辉之下,这是心物酝酿的第二步,缘情写景。笔下之月在写的过程中受心中静月的制约,就一定用舒缓的节奏、悠长的句子来显现那份宁静,这是调遣布局的第三步,形成笔性,人心被成功加到物象上成为意境。小外甥童心看月亮也是如此:“天的眼睛”把月亮所有的特点和连同他自己一起放了进去。没有添加,没有赋予,不是比喻,不是拟人,就是小孩自然而然的“天问”,万物与我为一体,不可分割。诗人的触景生情、作家的因智动情,莫不如是。甄别心物,把握心物,化为散文读解的思维之力,就很容易把具有某种相通特质的意境之间,隔着的那层纸予以打通,直抵“意以境会”的散文至境。三、有无之境:随物以婉转,与心而徘徊从意境视域审视散文教学,《望月》的价值就在于运用心物思维,习得意以境会的要素对应能力。可学生的前知识经验却对两者鲜有感知。怎么办?1.境由心生:一个心灵的世界。静品,入境,触摸清辉:师:赵丽宏望月,望到了怎样的月色?生:默读1-2节,圈画重点词,交流:“黑色、银色”感到月色朦胧柔和,特别静谧;“隐隐约约伸展着、起伏着”是光影暗暗移动;“千点万点、晶莹闪烁”说明光斑特别皎洁;“光斑、光影”都是在写月亮的――光(清辉)。美读,画境,感受安详:师:夜深人静,你一个人在甲板上,心情是那样地放松。忘记了白天的喧嚣,忘记了旅途的劳累,任自己的思绪飘飞,飞向那吐洒着清辉的明月――生:配乐朗读第二节。师:为什么这么轻柔、这么舒缓地读?生:因为夜晚的月亮非常安详、宁静,周围的一切都是不能去破坏的。师:原来月色不是死的景物,而是活的生命(配乐范读)。此时此刻,你内心的感觉――生:安详、安静、寂静、宁静、安宁、幽静……作者的心和景物是一致的。师:你是说如此安详的心,才给了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