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一则,讲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习要学,但要博学;志向要有,但要专一而坚定,还要多想和多问,但不是空想,也不是乱问,而是多想和多问自己身边的事情,这样,仁义和道德便包含在其中了。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句中所包含的成语: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2.朗读、背诵后六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语录 君子泰然自若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泰然自若。 (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论语》十二则 第一课时 1.作者链接。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通行本共20篇。属语录体散文集,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走进文本——感知情节 走进文本——感知情节 1.作者链接。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3.小组合作理解探究课文前六章。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通“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注释】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习:复习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君子:文中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译文】孔子说:“学了之后按时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句中包含的成语:不亦乐乎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吾:我。日:每天。三: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替。谋:谋划。忠:尽心尽力。信:真诚,诚实,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吾日三省吾身”,一个“日”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即每天如此;“三”强调了反省是多次的。一个冒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和温习知识 ,曾子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从中可见古代治学人十分重视品德修养。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三省吾身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 【注释】十有五:十五岁。有,读“yòu”,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立:站立,站得住,文中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不逾矩:指不越过规矩。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