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专题突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新人教版.docVIP

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专题突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20分钟专题突破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当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中国人自办的有线电报时,在欧洲可以见到的人类发明有 ①炸药 ②发电机 ③电话机 ④汽油机汽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图所示票证曾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4、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装,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 5、1930年,有一人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 B、见成群男士拖着长辫子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6、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 (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7、有关下图中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19世纪末期 8、下列选项有可能发生在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身上的有 ( ) ①穿着西装和皮鞋 ②家住小洋楼 ③喜欢驾驶着私家车游弋于商界 ④习惯与人礼貌地握手 ⑤经常约客户吃西餐谈生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 .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 、西餐厅 、电影院 C .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 .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 ——李鸿章 材料二、“凡穷则变,变则通。将来通商各口,洋商私设电线,在所不免。但由此口至彼口,官不允许,总做不到。……然与其任洋人在内地开设铁路电线,又不若中国自行仿办,权自我操,彼亦无可置喙耳。” ——李鸿章 ⑴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李鸿章对于修筑铁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而回答这种变化的理由是什么?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三、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止1898年11月) 国名 在中国投资的铁路 共计 英国 2800英里 6420英里 俄国 1530英里 德国 720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法国 420英里 美国 300英里 材料四、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部分是靠外国资金建设起来的,经营权也大部分落入外国公司或外国政府手中。1894年自主铁路为21%,以后便在6.9%至15.7%之间波动。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1千米,其中有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⑵简要分析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真实目的。 ⑶据材料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