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例题讲解 例2 探讨下列生活中名言名句的充要关系。 (1) 水滴石穿。 (2) 骄兵必败。 (3) 有志者事竟成。 (4) 头发长,见识短。pq , qppq , qppq , qp 许多影视中,还有日常生活中有男的批驳女人就一句“头发长见识短” ,头发和见识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头发与智慧有什么关系呢?”pq , qp 三、例题讲解 例2 探讨下列生活中名言名句的充要关系。 (1) 水滴石穿。 (2) 骄兵必败。 (3) 有志者事竟成。 (4) 头发长,见识短。 (5) 名师出高徒。 (6)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pq , qppq , qppq , qppq , qppq , qp 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释义: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pq , qp * 当某一天你和你的妈妈在街上遇到老师的时候,你向老师介绍你的妈妈说:“这是我的妈妈”. 想一想:这个时候你的妈妈还会不会补充说:“这是我的孩子”吗? 问题情境: 1.3.1 推出与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关系? (1)若x=-y,则x2=y2 (2)若a= 0,则a b= 0 (3)若x21,则x1 (4)若x=1或x=2,则x2-3x+2=0 一、复习引入 如果命题“若p,则q”为真, 如果命题“若p,则q”为假, 则记作pq(或qp) 则记作pq (或qp) 称为 1 推断符号: 如果,则说p是q的 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 q是p的 考察命题1: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a = 0ab=0另一方面,如果ab≠0,则不可能有a =0, 即要使a =0,必须具备ab=0的条件,因此称ab=0是a =0的必要条件. 考察命题2: 要使结论ab=0成立,只要有条件a =0就足够了,“足够”就是“充分”的意思,因此称 a =0是ab=0的充分条件; 如果,则说p是q的 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 q是p的 (1)“p是q的充分条件”即: 若p要成立则q必不可少;p成立就足以推出q成立;“q是p的必要条件”即: 注: 如果,则说p是q的 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 q是p的 (1)“p是q的充分条件”即: 若p要成立则q必不可少;p成立就足以推出q成立;“q是p的必要条件”即: “若p则q”为真命题;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2)同一逻辑关系: (3)如果, 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充分且必要条件. 则称p是q的 简称 充要条件, 记作 —— —— ——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练习: 课本P21 A 3 (6)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 l1与l2的斜率分别为k1、k2, p:k1=k2,q:l1∥l2. 如图(1),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 条件; 如图(2),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 条件; 如图(3),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 条件; 如图(4),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 条件; 充分不必要 必要不充分 充要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例2.在下列电路图中, 练习1.若A是B的充要条件,B是C和D的必要条件,E是D的充分条件,E是A的充要条件,则E是B的_______条件,C是A的________条件,A是D的________条件,D是C的_________条件. AB C D E EB CA AD CD 充要条件 充分不必要 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 注:定义法(图形分析)B A D B ①从命题角度看: (4)引申: ㈠“若p则q”是真命题,则 ㈡“若p则q”是真命题,“若q则p”为假命题,则 (四)“若p则q”,“若q则p”都是假命题,则 (三)“若p则q”,“若q则p”都是真命题,则 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p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是q的充要条件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②从集合角度看: B A 2 ) A = B 3 ) A B 4 ) (5)充要条件的证明: 注意:分清条件p与结论q. 综合应用 课堂小结 1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三点内容: 推断符号充分条件的意义必要条件的意义 命题充分性、必要性的判断 2 判别充要条件问题的 判别步骤: (1)认清条件和结论; 定义法 判别方法: 集合法 等价法(逆否命题) 图形分析法(网) 课堂小结 2 判别充要条件问题的 判别步骤: (1)认清条件和结论; 判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