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nosis,钩体病) 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和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接触带菌的野生动物、家畜和疫水后,钩体可通过暴露部位的皮肤、粘膜感染机体。 鼠类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 个体免疫水平的差别以及受染菌株的不同,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钩体呈细长丝状,圆柱形,螺旋盘绕细致,有12~18个螺旋,规则而紧密。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使菌体呈C或S字形。钩体运动活泼,沿长轴旋转运动。中央部分僵直,两端柔软,有较强的穿透力。对人、家畜、野生动物都有致病性。 钩体长度一般为4~20μm,平均6~10μm,直径平均为0.1~0.2μm。 据198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统计,全世界已发现的钩体共有23个血清群(serogroup),200个血清型(serovar)。我国已知有19群161型,是世界上发现血清型最多的国家。其中较常见的有13个血清群、15个血清型。 钩端螺旋体的型别不同,对机体的毒力、致病力也不同。 钩端螺旋体在宿主体内主要存在于肾脏、尿液和脊髓液里,在急性发热期,广泛存在于血液和各内脏器官。 某些致病菌型在体内产生的钩体代谢产物如内毒素样物质,细胞毒性因子、细胞致病作用物质及溶血素等可引发机体剧烈反应。 钩体是需氧菌,常用柯氏(korthof)培养基和希夫纳培养基(pH 7.2~7.5) 25~30℃培养。培养基中需加入新鲜灭活的兔血清。钩端螺旋体严格需氧,其生化特性不活泼,不能发酵糖类。 如何进行采样和培养? 早期钩体血症时取病人血液,床旁接种于含兔血清的柯氏培养基中,置28℃ 孵育, 约1周左右生长,阳性可达30%~50%。 钩端螺旋体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在水田、池塘、沼泽和淤泥里至少生存数月。在低温下能存活较长时间。 钩体对干燥非常敏感,干燥环境下数分钟即可死亡,极易被稀盐酸、70%酒精、漂白粉、来苏儿、石炭酸、肥皂水和0.5%升汞灭活。钩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如紫外线、温热50~55℃,30min均可被杀灭。 如何进行消毒? 猪钩端螺旋体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各地常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近年来黑龙江、新疆等地也有流行的报道。在夏、秋多雨季节为流行高峰期。 猪的带菌率和发病率较高。一般呈隐性感染,也时有暴发。其临诊症状表现形式多样。 急性病例以发热、贫血、水肿、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皮肤和粘膜坏死为特征。 猪的排菌量大,排菌期长,而且与人接触的机会最多,对人造成的威胁较大。 传染源 主要是发病猪和带菌猪。钩端螺旋体可随带菌猪和发病猪的尿、乳和唾液等排于体外污染环境;鼠类和蛙类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它们都是该菌的自然贮存宿主。鼠类能终生带菌,通过尿液排菌,造成环境的长期污染。 传播途径 主要途径为皮肤,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生殖道粘膜。 易感性 各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仔猪发病较多,特别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最严重。中、大猪一般病情较轻。母猪不发病。 多见于仔猪,特别是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呈暴发或散发流行。潜伏期1~2周。临诊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1℃,稽留3~5天。病猪精神沉郁,厌食,腹泻,皮肤干燥,全身皮肤和粘膜黄疸,后肢出现神经性无力,震颤。有的病例出现血红蛋白尿,尿液色如浓茶;粪便呈绿色,有恶臭味,可见血粪。死亡率达50%以上。 主要以损害生殖系统为特征。病初体温有不同程度升高,眼结膜潮红、浮肿,有的泛黄,有的下颌、头部、颈部和全身水肿。母猪一般无明显的临诊症状,有时可表现出发热、无乳。妊娠不足4~5周的母猪,感染后4~7天可发生流产和死产,流产率可达20%~70%。怀孕后期的母猪感染后可产弱仔,仔猪不能站立,不会吸乳,1~2天死亡。 此型以败血症、全身性黄疸和各组织器官广泛性出血以及坏死为主要特征。 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粘膜、肝脏、肾脏以及膀胱等组织黄染和不同程度的出血;胸腔及心包内有浑浊的黄色积液;肺淤血、水肿,表面有出血点;脾脏肿大、淤血,或有出血性梗死;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棕色,质脆,胆囊充盈、淤血,被膜下可见出血灶;肾脏肿大、淤血、出血;肠及肠系膜充血;肠系膜、腹股沟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 各部位组织水肿,以头颈部、腹部、胸壁、四肢最明显;肾脏、肺脏、肝脏、心外膜出血明显;浆膜腔内常可见有过量的黄色液体与纤维蛋白;肝脏、脾脏、肾脏肿大。 成年猪的慢性病例以肾脏病变最明显。 1.微生物学诊断 采集病猪血液、尿液,或病死猪的肝、肾、脾和脑等组织。死后检查要在1-3h内进行,否则菌体大部分会发生溶解。用暗视野显微镜直接镜检或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查。组织中的菌体可染色后检查。病料可用作病原体的分离培养。 2.血清学诊断 主要有凝集溶解试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炭凝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