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寻有智慧的阅读追寻有智慧的阅读
口冷玉斌
最近读到一份材料,是美国Houghton Mif-flin出版社所出小学三年级文学读本中的选文《花木兰》,文章是由我国北朝民歌《木兰辞》改编的故事,但特别引起我关注的是文后阅读题,引录于此:
一、思考问题。
1.为什么花木兰一得知了战争的消息就告诉了母亲?
2.如果木兰以女性身份申请出征,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3.士兵为何如此惊讶木兰是女性,请列出不少于一个理由。
4.木兰的行为让你对“”有了什么理解?
5.人们为什么如此喜爱这个故事?
二、表达。
代花木兰给父亲写一封信。
三、习。
制作一份领导者奖状,颁发给木兰。
四、观点。
文本与电影《花木兰》的比较(列图表,小组讨论)。
五、上网发表评论。
讲述读完《花木兰》之后的感想,针对故事写一篇评论,在网上发表。(附网址)
美国的语文阅读教学一向注重文学反应与文学分析。所谓文学反应与文学分析,是指关于文学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这些文学作品代表着的各种体裁类型、各个不同的视角,以及不同时代与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文学反应”,是通过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对已渎过的作品作出口头或书面的回答,表达对此作品的感受与体验;“文学分析”,则是主要集中在对作品中文学要素的理解与分析,比如人物、环境、情节、情绪以及风格等。《花木兰》的阅读题设计正是基于此两点,如“思考问题”的第一、第。四两题,是典型的“文学反应”,第二、第三题则是针对当时社会背景,须联系人物进行“文学分析”,此外,还有更多的是实践性作业(书信写作、奖状制作)与综合性学习(与电影比较、上网发评论)。
同样关于花木兰,国内某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收有《木兰从军》一课,课后习题除了常规的识字写字之外,只有一题“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与作品内容有关,两相比较,习题里阅读品质、阅读方法、思维广度、实践内涵等方面的差距,非常之大。
或许,即使不以专业眼光观照,美国语文的阅读题仍会让人感受到别样味道,它所蕴含的,正是阅读的智慧与智慧的阅读。
“什么是阅读?”这个问题肯定没有唯一答案,但“什么是有智慧的阅读”?从中美两国不同的阅读题设计中,倒是可见一斑。阅读绝不仅仅是对文中词汇的识记与解码,也不仅仅是对作品局部的关注或理解,往大处说,阅读的本质在于作为读者他可以超越自我的限制,将一切人和一切物感知为一个伟大的整体(文本),设想尽可能多的人生,观看尽可能多的事物——这正是文学反应与文学分析的起点——唯其如此,阅读才可以带给读者更多自身之外的知识、感受、体验和经历。就好比循着《花木兰》的阅读题,生活在21世纪的学生能够穿越1500多年历史,构建起关于“花木兰”这个人物、这个故事的整体景观,他可以探索木兰代父从军的艰辛历程,可以尝试走近木兰内心向家人倾诉戎马生涯,也可以研究当时社会文化中的女性角色与女性生活,还可以跳出时空,将故事与现代艺术对比、分析,这样的过程恰恰诠释了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评价手册》中对“阅读”的定义: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
而经过这样的阅读,学生必然会从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这,岂不正是有智慧的阅读?
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曾描述过聪明的孩子和智慧的学生各自不同的10个特点:
《花木兰》阅读题的引导方向便在于培养如上表右侧框内的“智慧的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经由阅读过程追索文本核心,又从一篇走向多元,因此他们能够提出问题,极具好奇心,能深入细致地探讨,表达有力的观点,能概括抽象的东西,能演绎推理,喜欢寻找课题,学以致用,勇于猜想,善于反思、反省……这一切,正源于有智慧的阅读。
反观我们的课堂,就教材而言,阅读设计或引导本身就单向度与少创意,加上教师对文本的利用率又不高,在教学当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和有质量地去碰撞教材,不会去构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同伴对话。师生之间,教师问来问去,学生答来答去,问题肤浅,双方对文本均缺乏多元思考、深度认识,如此一来,语言积累不丰厚,思想深入不下去,整个课堂,更是少有意义的发生、智慧的积淀,长期如此,对“阅读”这件事的理解自然窄化而贫乏,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信息,不能以有智慧的阅读,从中获得更多益处,于是如科幻小说大师阿瑟·克拉克所言: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
那么,如何追寻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多层住宅小区工程监理规划.docx VIP
- NY_T 3213-2023 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ocx VIP
- 盘扣式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施工计划.doc VIP
-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 VIP
- 电线电缆抗张强度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doc VIP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ocx VIP
- 绘本故事PPT课件之我好害怕.pptx
-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城镇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doc VIP
- 虚拟仪器及LabVIEW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山东科技大学.docx VIP
- 2025年全国Ⅰ卷英语听力评析和听力材料二次开发(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