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三家豆花店案例演示升级.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仕在人为 通商惠工 仕通管理咨询 * 案例讨论 周记、王记、刘记 三家豆花店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川西南地区,有一座曾经颇有名气的古镇叫昌南。昌南镇子并不大,只有三条半街,街道上铺的沙石块被路人的脚板、马的蹄子和天长日久的雨水,磨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街的两边,是一色的青瓦房,一些保存完好、颇有特色的明清院落散布其间,让整个镇子看上去宁静而幽古。这个镇子确实已有了一些年头。在汽车没有出现,公路没有开通的年代,物资的流通和运输全靠马驮,当时贯穿全川唯一的马帮干道——通川古道,就经过古老的昌南镇。 其实,要仔细看来,昌南镇与通川古道上的其他镇子也没有太多的不同,石板铺的街道和青瓦房也不是十分少见。然而,当时的昌南镇,在川西南却是路人皆知,人们谈起它来都是津津乐道。那么,是什么使得它如此有名气呢? 是豆花。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通川古道人来客往,马帮成群,昌南古镇更是一片繁荣,街上客商云集,马队川流不息,大大小小二十几家豆花店天天顾客盈门。昌南的豆花选料上乘,味道纯正;绵而不老,夹起不散,但又入口化渣。更妙的是豆花的蘸水,辣而浓香,油而不腻。很多赶马的人,可以忍两个小时的饿,包着满嘴的清口水赶到昌南,就是为了吃上一碗正宗的昌南豆花。当时的昌南人,因为有如此让人心仪的美食而自豪了几代人,他们都认为祖宗传下来的这一行当,可以让他们的子子孙孙,受用不尽。 然而,汽车出现了,主公路又离镇子较远。名噪一时的昌南镇再没有了往日的繁荣与喧嚣。 到八十年代末,镇子上只剩下了最后三家豆花店,周记、王记和刘记。三家的实力相差不大,由于豆花生意的不景气,他们又都在豆花店的旁边开了杂货店,农具店,以求养家糊口。周记曾经是昌南镇颇有名气的豆花字号,但现在已今非昔比。此时周记的老板,是一个叫周富贵的三十几岁的汉子,他从父亲手头接过生意已有两年。周富贵为人谦和,不爱多言多语,但心中却颇有抱负。他看到父辈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地经营生意,日子却不见好,心中就不时琢磨其中的原因。接管店铺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昌南镇重振周家当年的名声。 富贵首先观察来店的客人,发现近一半是赶集的农民,三成是镇上的居民,还有两成左右是下乡的干部和来镇上游玩的城里人。为了了解情况,富贵便经常与顾客攀谈,农民大多说豆花好是好吃,五角一碗还是太贵;镇上的居民大都有自己钟情的字号,和老板又熟,一般不会轻易换店;干部们和城里人说豆花味道不错,就是店太小,环境不够好,而且只有豆花,想吃一点别的都没有。 通过对来店顾客的了解,富贵发现,近一两年来昌南古镇游玩的城里人多了起来。冥冥之中,他有了一种预感:国家的新政策会让人们手中的钱越来越多,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过。那么,在素豆花之外,再卖一些好一点的菜品应该有市场。富贵又把镇上的三家店作了一个比较,三家的豆花味道都差不多,店的环境也差不多,价格都卖五角一碗,相对于现有的一点客源,三家店已经够多了,这样经营下去,谁也发不了财,只能养家糊口。 思来想去,富贵觉得,像现在这样只卖素豆花,生意没法做大。但如果搞一些和王刘两家不一样的东西,设法挤掉他们两家的一些生意,他就可能在镇上出头。 于是他开始盘算怎样挤王记和刘记的生意。三家中刘记的家底最厚,而且刘记是昌南镇最老的豆花牌子。只是刘记的老板刘大汉,仗着祖上留下的家业大,好听戏玩鸟,不怎么管生意。另一家王记的实力与周家相差不大,老板王二是一个精明又勤快的人,学东西也快,一年到头地起早贪黑,想的是守住自己的生意,把家里的日子过好一点。 想完王家和刘家,富贵又回过头来想自己。自己虽有抱负,但家底平平,而且除了一身厨艺和经营豆花店的经验,也没有别的技能,杂货和农具生意由于镇上开的太多,大店也不少,所以生意是时赔时赚,没有太多搞头。富贵一直有出人头地之心,不想只在镇上卖豆花终老一生。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通过几天的考虑,富贵下了决心,从扩大豆花生意入手,开始自己的远大抱负。说干就干,第二天他就开始降价卖掉所有库存的杂货和农具,抽回了一部分资金,接着又把杂货店和农具店打通,做成一个大店,并进行了简单的装修,买了比原来好的桌椅,配上形象好一点的服务员。这样,没过几天,全新的“周记荤豆花”店就开业了。 “周记荤豆花”不再只经营原来五角一碗的素豆花,而是增加了很多种特色豆花以及其他的各色菜

文档评论(0)

gcv4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