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东廉政文化素材
一、民风民俗
潎草与挂旗
在晋南一带,每逢生个男孩,当天就要在大门上挂上草,叫“潎草”;小孩满月时,产妇娘家人还要前来在大门上“挂旗”。这一民俗风情,源于何时?意义何在?并没有文字记载,但在民间却有着口头流传。
传说,“潎草”起于唐末;“挂旗”始于明初,而“潎草”与“挂旗”,又都是先起于闻喜而后逐渐扩之于晋南各地。
唐朝末年,闻喜有户人家生了个男孩,因望子成龙心切,就用谷草扎了个像窗户样的东西悬挂在门上,寄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像闻喜的裴家子弟那样,寒窗苦读,金榜题名。这一挂草形式,立即迎合了许多人的心意,一时仿效成风,取代了由《礼记》上所流传下来的“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所谓男左女右即源于此)的传统作法。后来人们又把挂草变成了“潎草”,只不过是为节省几颗钉子而已。届时,用带根的谷草一束,分作十把,交叉扎住,就成为一扉有格的窗户了。然后携草登梯于门楣,手抓泥团,用力向草应固之处掷去,使泥草贴墙粘定,故谓之潎草也。同时,再在草上窗格的正中间钉上磁碗一个,木榴一个,竹筷子一双。这十把谷草所扎的窗格,就象征十年寒窗了。草上那些碗、筷、杓子之类,是象征性地说明通过十年寒窗苦读而应试及第,中举为官,自然就有吃有喝了。
“挂旗”由明初时始于闻喜。当时,闻喜有一户人家闺女出嫁得子后,家人把此看成是件大喜事,特持青竹两根系上红绸,并根据《诗经》上所云“乃生男子,载弄之璋”之意,在红绸上特书“弄璋之喜”四个大字,前往女儿家道贺。此举本意是希望孩子长大后,具有竹子那样正直而立、四季常青的风格。不想当地人从此又仿效起来,以至演变成了“挂旗”,且由闻喜而领县,形成了一种沿袭的民俗而流传下来。特别是在旗上所挂的物品,也随心所想,各出心裁了;有的在旗上挂着小镜子,是愿孩子长大后,心明如镜,聪慧过人;有的在旗上挂着书本和蒜瓣,是愿孩子长大后,著书立说,能写会算;有的在旗上挂着红枣和桂元,是愿孩子长大后,早日蟾宫折桂,独占鳌头;有的在旗上挂着胡桃,硕果累累;更有将这些物品,齐备全挂,兼而有之。红绸上的大字,也由“弄璋之喜”而演变为“国家栋梁”、“建国英才”或“中流砥柱”之类了。那两根青竹子,也失去了原意,只仅仅起个旗杆作用了。“潎草”与“挂旗”,是人们得子后对孩子未来的一种美好的希望与祝愿。
从“潎草”与“挂旗”之民俗可以看出,大人对刚刚出世的孩子寄予的美好愿望,希望孩子勤奋学习、勤勉做人、报效国家。
二、民间歌谣
八路军真正好
三月里来天气暖,
八路军来到咱晋南,
打倒顽固把民安,
在家出外不担寒,
哎嗨哟家家户户都喜欢。
八路军真正好,
为民除害立功劳,
帮助担水又锄草,
和和气气多热闹,
哎嗨哟,照这队伍真稀少。
三、民间传说
后稷稼穑
《史记·周本纪》记载了这个神话,说周代的先民后稷,名字叫弃,他的母亲叫姜嫄。
姜嫄在野外发现一个巨人的脚印,心里很愉快,就去踩了这个脚印,因此而怀孕,整整过了一年才生下个男孩。她认为不吉利,就要把孩子抛弃,可是想尽办法,怎么也抛弃不了。姜嫄感到儿子很神奇,就抱回家把他养大了。因为最初想抛弃,所以给他取名弃儿。
后稷自幼就有抱负,喜欢栽麻种豆,麻和豆子都长得很好。后稷长大了,更爱好农耕。于是,尧帝聘他为农师,教百姓干农活。后稷懂得土壤的性能和庄稼的习性,他不辞辛劳,教百姓学习种庄稼的技术,逐渐使大家都学会了稼穑。后来,周代先民脱离那种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进入了定居耕作的农业时代。后稷对当时社会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
董父豢龙
董父是董家的老祖宗。闻喜的阜底村原先叫“董泽里”,因为它在董泽湖畔。董泽湖也就是当年董父的豢龙池。
董父是位大能人,最拿手的是养龙。在蒲坂的舜帝降下圣旨,请他去为自己养龙。但龙是圣洁之物,非甘泉不饮,非灵水不憩。董父便在普天下找甘泉,后来在闻喜的凤凰垣和峨嵋岭之间,发现有一条长40华里的大甘泉,水质甚佳,犹如湖泊,清澈明亮,实为豢龙相宜圣地,心中大喜,便定下居来。此地便是闻喜东北方向横跨东镇、礼元两乡镇的40里白水在滩。董父受舜帝之命,在董泽养龙,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忠心耿耿,把龙调养的个个健壮。因董父豢龙有功,舜便将白水滩一带“封为董父之国”。
汤王山
在闻喜县东南方向,有一座巍峨的大山,拨海高约1200米是中条山山北面最高的一座山。天气清朗时,站在山顶远眺,向南可以看到运城盐池滔滔黄河;向北望去,据说还可望得见洪洞的大槐树。它原名叫“景山”,后来改名“汤王山”。山顶还建有汤王庙。要知景山因何易名,这里还有一段让人怀念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的商汤时期,这一带连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探询神奇的化学世界.ppt VIP
- 2025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长大》教案设计.docx VIP
- 实验室安全化学试剂与实验室消防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 ACCAHA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延迟退休政策深度解析.pptx VIP
- 桂13J603 住宅厨卫组合八字型变压式耐火排气道.docx VIP
- 2025年学校校长公开选拔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校长招聘考试笔试真题.docx VIP
- 《中国旅游文化》 课件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艺术文化.ppt VIP
- 《美国文学》教学课件Emily Dickinson (1830—1886).ppt VIP
- 规范《GB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