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模仿者》中的种族问题
摘 要:奈保尔小说《模仿者》体现了印度人与白人、白人与黑人、印度人与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之间奴役、冲突、融合等复杂的关系。文章试图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奈保尔的《模仿者》,分析其中体现的种族问题及各种族之间的关系并探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奈保尔 模仿者 种族问题
国内外有研究者对《模仿者》做过研究。外国研究者一般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奈保尔的小说《模仿者》。如:Phukan(2008)认为《模仿者》描述了被殖民的伊萨贝拉岛人寻找政治真实性的艰难经历。[1] Ceraso(2009)则认为《模仿者》揭示了处于被殖民及混合文化中的男性的冲突及矛盾表现,并体现出性别之间复杂的相互连接,民族主义、种族、阶级及种族划分颠覆了印度――加勒比男性,并在个人和文化水平下加剧了权力失衡。[2]
国内对《模仿者》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从主题方面研究,如:罗小云(2002)认为《模仿者》详尽叙述了奈保尔的寻根、失望和觉醒的过程。[3] 黄杰忠、宋显云(2011)基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从小说语言层面上,对辛格的一生“朝圣”旅程及其失败因素进行“含混”“悖论”与“反讽”式的探讨。[4] 第二,研究被殖民地及被殖民地人所面临的困境,如:孙妮(2006)重点分析了《模仿者》中体现的新近独立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民族主义者的两难境地。[5]第三,从个人的遭遇入手,如:潘纯琳(2008)认为《效颦者》着力描写作为单个个人的人们在遭遇伦敦这样一个巨大城市时的无力感。[6]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有研究者对奈保尔的小说《模仿者》做过研究,但还未对《模仿者》中体现出的种族问题进行研究。小说中虚构的前英属殖民地伊莎贝拉是以奈保尔的出生地特立尼达为原型的,位于加勒比地区。由于殖民者的入侵,该地区形成了各种族杂居的局面,成了一个民族大熔炉,因而产生了种族问题。《模仿者》体现出了印度人与白人、白人与黑人、印度人与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之间奴役、冲突、融合等复杂的关系。文章试图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奈保尔的《模仿者》,分析其中体现出的种族问题及各种族之间的关系并探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白人与印度人―相互利用
白人主要来自西、葡、英、法、爱尔兰、荷兰、丹麦、德国、美国等国家。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是作为殖民者而来,登陆定居加勒比地区后就开始建移民点、贸易站,开拓矿山、牧场、发展种植园等。15世纪,西班牙殖民者率先在海地岛建立殖民地,然后扩展到波多黎各、牙买加和古巴等地。短短几十年,整个西印度群岛就被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原住民阿拉瓦克人和加勒比人被大肆屠杀,几乎到了灭绝的程度。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欧一些国家争先恐后地染指加勒比地区,并且利用海盗和走私活动蚕食西班牙的殖民地。从17世纪到19世纪,英国、法国、荷兰、美国接踵而至,先后重新瓜分了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地。这些殖民者发现印第安人不会心肝情愿地被他们驾驭和奴役,就开始从欧洲向加勒比地区移民。移民中有贫苦的农民、战俘、罪犯及出于宗教或政治原因来的人。殖民者和这些人签订契约合同,而后,这些契约劳工合同期满后绝大多数人继续留在当地生活,经营发展种植业。
《模仿者》中白人和印度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辛格和白人妻子桑德拉身上及桑德拉对殖民地人们的态度上。桑德拉和辛格结婚后随辛格回到伊莎贝拉,虽然她出身下等阶级,也“没有社区,没有群体,被家人排斥”[7]46,却因来自宗主国的伦敦, 每当她和新遇到的人、新交的朋友在一起时,她总表现出一种与之相衬的神秘的种族优越感[7] 71。她常说“我认为这肯定是世界上最低贱的地方,低贱的本地人,低贱的移民。可怕地低贱,却可怕地开心。这二者融为一体了”[7]71-72。桑德拉在伦敦因为就业考试失败被父亲赶出家门,和辛格一样无归属感,她是被帝国文化排斥的异类。她虽然是伦敦的失败者,但是却自以为比殖民地人要高贵。因为“做‘白种人’是一种自动确认的行为。你之所以成为‘白种人’是因为你生来就是‘白种人’;更重要的是,由于生来即‘受饮那杯圣水’,在‘白种人的时代’过着一种注定是无法改变的生活,你几乎没有时间对起源、因果和历史逻辑之类的问题进行自由思考。”[8]288桑德拉惧怕平庸,就业考试失败后,不想去做普普通通的职员,过平凡的生活,想不惜一切手段地摆脱平庸,哪怕暂时下嫁殖民地人也行,因此,她实际上是将丈夫辛格作为一种摆脱平凡的工具。后来桑德拉的出走同样象征殖民者掠夺后的撤退。这说明白人与印度人之间完全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印度人就是“一个在中间调停的民族”。[7]59
二、白人与黑人―奴役与反抗
由于奴隶制度,白人与黑人是天生的敌人。奴隶制不仅是西印度殖民的开始和首要原因,也是它的结束、它的结果和目的。15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