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冲破黑暗》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
摘 要:科学与艺术并置的主题、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及结局的开放性,使《冲破黑暗》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这些特征对于理解人类处于生存困境和精神荒原的现实起着重要的诠释作用,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以赢利为目的的高科技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艺术审美和人类心灵造成的限制和禁锢。说明后现代语境下唯有回归自然和本真,才能挣脱唯利是图的铁笼的束缚,进而克服生命的困惑,净化、丰富人们的心灵世界。
关键词:《冲破黑暗》 后现代 非线性 结局的开放性
《冲破黑暗》(2000年)是理查德?鲍尔斯早期创作的文学作品,获得了美国“国家艺术院颁发的伏赛尔奖。”[1]107在这部作品中,他坚持了常用的将科学与艺术并置的主题,深入分析了高科技――虚拟仿真现实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双重作用、对艺术再创造的同时又禁锢了它的发展。小说采用双重视角平行叙述的手法,由两条线索组成,一个故事叙述的是阿狄?克拉普受邀到虚拟仿真实验室承担绘画创作的工作。另一个故事则讲述了美国教师泰莫?马丁在贝鲁特教授英语时被恐怖分子绑架、遭囚禁的悲惨境遇。这种平行叙事的形式,结合蒙太奇的拼贴手法,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的局限,实现了场景的自如切换。而人物命运呈现的不确定性和结局的开放性又使读者意犹未尽,积极参与故事构建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一、科技与艺术并置的主题
在《冲破黑暗》中,科技和艺术并置出现,二者之间既对立又融合。一方面,将科技运用到艺术创造中取得了令人惊讶、叹服的震撼效果。另一方面,科技使艺术不再是独属于精英之列的高雅文化,而成为可以大规模生产的、雅俗共赏的日用品,使艺术原本的独立性和纯洁性丧失。
女主人公阿狄?克拉普“发现依靠‘原创’越来越难以在‘复制’盛行的纽约社会中谋生。”[2] 68于是,在昔日好友斯蒂夫的邀请下,接受了在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室里从事临摹创作的工作。在那里,阿狄从实验室同事身上深切地感受到了后现代审美的同化影响,“借助软件,事物与对它的描述是同一的。”[3]307在仿真实验室“洞穴”里,运用高科技可以模拟出逼真的蜘蛛,对于治疗蜘蛛恐惧症患者是极其有效的。因为人们知道逼真的蜘蛛并不是真实的蜘蛛,只是虚拟的产物时,他们的恐惧感会慢慢消失,甚至可以伸手去抓住这个“虚拟”的蜘蛛并将其扔掉。借助这种高科技的仿真手段对人产生的心理作用,使患者对现实蜘蛛的恐惧感慢慢地消失。在“洞穴”里,能够模拟出宏伟壮观的优山美地图景,可以使人在其间纵横畅游,使人有身临其境、胜过身临其境的奇幻感觉,使人在紧张焦虑的现代生活之外寻求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之美。对蜜蜂的模仿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使人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触摸它,而不用担心被蜇伤的危险。“洞穴”不仅能折射出现实世界拥有的景象,也能创造出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场景。在这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可以瞬息实现。在这里,阿狄对这种全新的技术感到好奇,不断地询问同事们各种相关的问题,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种在模仿中进行创作的方式,这对她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尝试,似乎可以将她从原创被复制所淹没的洪流中解救出来,似乎可以使她找到新奇的创作的生命激情。她在这个实验室里摹仿着山水、花草、动物、海洋等,在这里有了更好的创作灵感和心灵启发。她认真地、孜孜不倦地追求她一直渴望的艺术之美的纯粹性。而当她无意中获悉这种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是为了商业利润,将来也会大批量地生产、复制,并且将为军方所用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心中美好的艺术方舟被无情的现实摧毁,神圣的艺术殿堂随之崩塌了,她没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不受市场经济支配的艺术王国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艺术再次遭到了经济利益的践踏和奴役,促使她故意怠工并试图摧毁这项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实验技术。
鲍尔斯没有纯粹地对高科技持一味批判的态度,而是在肯定其对社会生活积极意义的同时,客观地描写出其对艺术、对人类精神的禁锢功能和消极影响。一方面,高科技使艺术呈现出新的独特的时代特色并使其绚丽多彩、光彩照人。另一方面,高科技又使艺术沦为可以大量复制、再生产的商品,丧失了艺术审美的纯洁性和独立性,沦为普遍可以欣赏的、用于商业盈利的产品。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艺术沦为科技的奴隶,恰恰颠倒了科技为人类、为艺术服务的目的和功效。艺术被“技术化”、“工业化”之后,原先由艺术家个人创造的文化精品,现在能够被电脑设计、生产出来。尤其是艺术作品的大量复制生产,使得艺术领域不再高雅纯净,而是成为人人都可以任意享用的日常消费品。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人的审美意识,导致了人们对科技和艺术的融合和对立持有一种批判性反思的态度和立场。
在《冲破黑暗》中,对经济利益狂热的追求把人们的精神圈禁在物质消费、艺术商品消费的铁笼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