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学霸,一半是情怀.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半是学霸,一半是情怀   2015年12月7日,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张淳映离开上海前往纽约。刚下飞机,打开手机,发现朋友圈已被各家媒体关于自己的报道刷屏了,无数道喜的信息奔涌而来。   过去几个月,她一直在采访别人,现在成了采访对象,有些不适,也难免窃喜。她在纽约的房间里只有一个窄窗通向消防楼梯,楼梯紧挨着另外一幢高楼,这里既不通风,也缺乏光亮,只能靠着5盏灯对抗着幽暗。   每天鼓足勇气对抗幽暗现实的同时,另一个巨大的惊喜却在悄悄酝酿中。12月6日下午4点,罗德奖学金中国组委会打来电话,问她是否愿意接受罗德奖学金。   “Sure(当然了)。”她回答,她回忆说那就像电影中被求婚时说的那句台词。   由此,张淳映成为首批获得罗德奖学金的4位中国幸运儿之一。2016年10月,在结束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硕士课程之后,她将前往牛津大学深造。 “本科生的诺贝尔奖”   2015年8月,张淳映初到纽约,曼哈顿岛上的落日让她一见钟情,但很快魔鬼式的教学课程打垮了她的自信。这位拥有浙江大学经济学与英文双学位、托福考试117分(满分120分)的“学霸”,成为了班上那20%英文最差的学生。教授几乎在每节课上都批评她的稿件,让她倍受打击。第一周,她瘦了5斤;第二周,作业常常不及格;第三周,18人的班级有3个国际生退学了;第四、五周,因为人越来越瘦,小时候带上的手镯竟然自动滑落了下来。   “每天教授点评后,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她觉得自己可以写一本《如何做一个糟糕的记者》;而对于每天要做采访,她就当是出门打怪兽。   在收到哥大的通知书后,她在浙大的导师周生春建议她去申请罗德奖学金。几经犹豫,又发现报名截止期延迟到了10月9日,她就赶在最后时刻提交了自荐信。   英国罗德奖学金已有113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依照英国矿产业大亨西塞尔?罗德的遗嘱而设立的国际性奖学金,旨在通过教育来黏合世界,寻找卓越、勇敢、仁爱以及拥有领袖气质的世界青年精英,资助他们前往牛津大学深造,为世界培养未来之领袖,从而减少国家间的冲突,达成和平、共赢的目标。因此选拔的目标不仅是智力卓绝,还兼具出色的性格、领导力和奉献精神的年轻人。   一直以来,罗德奖学金被称为史上最难申请的奖学金,每年申请者超过1.2万名,但最终只有83人能够脱颖而出,录取率仅有0.7%,使得罗德奖学金被称为“本科生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每年可获得5万英镑(约合487450元人民币)的资助,用来支付得主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的学费、食宿、保险、旅行补贴和领导力培训计划等开支。一百多年以来,奖学金培养了约8500名学生,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青霉素的发现者、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华德?华特?弗洛里,宇宙观测学家埃德温?哈勃等。   罗德基金会中国理事长汤玫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4年初,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爆发,政策制定、疫苗和救援,这三个最重要、最危险的领导者都是由罗德学者来担当。基金会的口号是‘Fight the Worlds Fight’,为世界的斗争而斗争,为世界上最值得战斗的事情战斗,这体现了罗德学者的世界情怀。” 罗德奖学金试水中国   麦肯锡公司全球总裁鲍达民是罗德学者,也是罗德全球董事会中董事之一,他在麦肯锡的职业履历中最重要的一站是在上海的5年,其间他广泛参与了中国内地的慈善事业,并渐渐萌发“中国情结”。   尽管中国举足轻重,罗德基金会也不会为一个国家而改变原则。它从建立之初就与英国的保守主义文化一脉相承:不论世事变迁,坚持次序与传统。每年,罗德基金会有两个正式的董事会投票,以及三到四个小范围董事会投票,所有动议必须要求全体董事亲到牛津开会。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罗德基金会依然保持着低调和神秘。   显然,这种无处不在的保守传统下,很难迅速产生罗德奖学金登陆中国的方案。   在罗德基金会董事会和麦肯锡智库的帮助下,汤玫捷和其他3名志愿者组成的4人小组开始了相关调研,有的负责融资,有的完成政府流程,有的走访中国最重要的几所大学,对他们的奖学金和交流学生的计划进行深入了解。          首批获得罗德奖学金的4名中国学生:(上起)巩辰卓、张婉愉、张淳映、任娜瑛。供图/罗德奖学金中国组委会   开始时,在争取中国政府的支持上,罗德中国项目小组还有些担心,但教育部和外交部的积极反馈打消了这个担心――重点学校重点宣传起步,全国开放选拔,并包括所有中国护照的持有者。   2014年初,一个由普林斯顿、哈佛、牛津的中国留学生组成的“罗德方案10人组”成立了。他们将校长推荐与地区选委会制合并的模式提上议程,即在截止日期之前,先由校长把关,学校先行初试,并提供若干学校的推荐信,此后再由终审评委会进行4轮选拔。评委中既有罗德基金会成员,往届罗德学者,也有公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