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 述
吴铺镇地处古泽云梦、楚王城遗址东郊。她东与孝南区陡岗镇交界,西与城关镇建新村、曙光村为邻,南接伍洛,北联孝昌、曾店,是个物产丰饶、人杰地灵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教育昌明,英才辈出。老三届毕业生周金群曾任南昌市市长,许家珍任教育局局长……如今程德平任教育局副局长,谌胜蓝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师,与“学术超女”于丹齐名。
在七七年前后,吴铺教育爱时代和社会的制约和影响,苦难成长,艰难发展。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吴铺镇巧借“普九”东风,鼓励社会集资办学,改善校容校貌,提高办学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我镇消除学校危房60余间,兴建标准化教学楼17所,其中中学2所,村办小学15所,在全县率先实现“一无两有”,被评为“云梦县教育先进乡镇”。
从上世纪未到本世纪初,吴铺镇通过调整学校布局,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先后撤并魏村中学、曲湖中学和韩信、秀才、张马、何店等18所村办小学,并在吴铺中学、长辛中学、吴铺小学率先配置了多媒体电脑教室、校园局域网和KU远程教育网等,这样可共享现代教育信息,导学现代教育理念,基本实现现代教育信息和学科教改实验的整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目前,吴铺镇共有中小学8所,其中小学6所,初中2所,在校学生4000多人,全镇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高级教师200余人,中级教师100多人,学历达标率100%,退休教职工70余人。
吴铺教育事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恢复、调整、改革和发展,现已形成以吴铺中学、吴铺镇小为中心,以三湖双语学校、七屋小学为两翼的优质教育服务网络。
如今,奋进中的吴铺中学、状元的摇篮长辛中学、与时俱进的吴铺镇小、年轻的三湖双语学校,正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夙兴夜寐的进取意识、奋斗不辍的拼搏精神,朝着更宏伟的目标迈进!
吴 铺 教 育
沿 革
历史轮回,岁月流转。时光推移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云梦古泽、楚王城遗址东郊,耸立着一个历史古镇——吴铺镇(原为云台区)。那里人文蔚起,钟灵毓秀。半个世纪里,她经历过五六十年代的诞生、七十年代的苦难成长、八九十年代的缓慢发展及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发展与腾飞等,可以说她既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又是一部满怀理想、气势恢弘的发展史。
回顾这半个世纪的学校的奋斗历程,有大好的教育发展机遇;有各级教育主管部的宏观领导;有历届镇党委、镇政府的倾力支持;有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援助,现在的吴铺镇中小学校布局合理,教育特色显著,已形成了以吴铺中学、吴铺镇小为中心,以三湖双语学校、七屋小学为两翼的优质教育服务网络。①中学部:吴铺中学作为镇重点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发展潜力巨大,走在吴铺教育的前列,先后被评为“云梦县示范学校”、“云梦县最佳文明单位”、“孝感市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一级学校”、“孝感市示范学校”、“孝感市绿化合格学校”……②小学部:作为吴铺镇窗口学校的吴铺镇小、三湖双语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引领着小学的发展,先后被评为“云梦县教育教学研究先进单位”、“云梦县习惯养成教育先进学校”、“云梦县远程教育先进学校”、“国家体育达标学校”、“孝感市绿化合格学校”……成为吴铺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如今,吴铺中学、吴铺镇小、三湖双语学校正瞄准新“制高点”,朝着省级示范学校的宏伟目标迈进!
五十余年栉风沐雨;五十余年上下求索;五十余年奋斗不懈。回眸期间的沧桑砥砺,前“景”历历在目。
(一)苦难成长思教育
七七年前后的吴铺镇教育事业,深受社会和时代的影响和制约,“进”“退”维谷,艰难发展。
“文革”前夕,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饱受饥饿的煎熬,吴铺人民也一样食不裹腹,学生无心读书,中小学教育也到了每况愈下的境地。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作为当地文化宣传的喉舌,迅速卷入其中。学校教师纷纷停课闹革命,弄得学校无教师,教室无学生,校园一片狼藉。直到1970年,党中央发出“读小学不出大队,读初中不出公社,读高中不出区”的号召,云台区(现为吴铺镇)原吴铺中学也提升为云台高中,增设长辛中学、杨店中学、曲湖中学、王桥中学、七一中学、五一中学等村办中学,并由三年制改为二年制,小学以村办为主,学制五年。后来,由于“四人帮”对教育的批判,“读书无用论”开始泛滥,“黄帅反潮流”、“白卷英雄张铁生”等席卷全国,吴铺教育濒临“垮台”。到“文革”结束,1977年教育拨乱反正,学校改革了教育体制,调整了学校布局,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全国上下掀起了尊师重教的热潮:对教师平反昭雪,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这样,吴铺教育又焕发出生机,教育秩序开始恢复,教育质量也开始回升。
(二)集资办学争达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