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监测在水库边坡稳定性复核评价预测中的应用.docVIP

位移监测在水库边坡稳定性复核评价预测中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位移监测在水库边坡稳定性复核评价预测中的应用   摘 要 对于结构复杂的水库边坡由于受库水升、降影响边坡变形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及时准确地掌握水库边坡的稳定状态及变形发展趋势,在水库与大坝安全运行过程中尤为重要。本文以多诺水电站近坝库岸B2区边坡稳复核为实例,简述了以表观位移监测的变形量、变形速率在水库运行过程中发展规律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内岩体结构特点及地表变形破坏特征,对边坡稳定状态分析与预测的方法。   关键词 外观监测 变形量 变形速率 稳定性 库水位 岩体结构   中图分类号:TU196. 4 文献标识码:A   多诺水电站属黑河~白水江水电规划一库七级方案中的龙头水库电站。水库于2013年3月26日开始一期蓄水,2013年4月16日水位蓄至2320m,2013年8月24日~26日水库非正常放空,于2013年10月14日再次蓄水至2320m高程。2014年9月01日水库开始二期蓄水,至2014年12月26日水位蓄至正常蓄水位2370m, 2015年1月10日开始放水,至2015年4月24日水位消落至死水位2320m。地表监测资料显示B2区边坡变形持续发展,变形量呈持续小幅增长趋势。   1工地地质条件   B2区为水库边坡,沿若九公路顺河长约115m,公路路面高程2390m。公路外侧为库岸临水边坡,内侧为公路边坡,以上为自然边坡。临水边坡坡高100~108m(河面至公路前缘),公路边坡坡高15~20m。由河床至2480m高程,自然坡度约40~45?埃?480m高程之上,自然坡度变缓。坡面走向约NW57?埃胙也阕呦蚣薪?7~17?啊?   地层岩性为薄层砂岩与板岩互层夹少量千枚岩,其中在2330~2345m高程为板岩夹千枚岩,岩层褶皱明显,在若九公路靠C1区附近岩层产状为N40~50??W/SW∠50~60?啊⒖?B1区附近,岩层产状为N40~50??W/SW∠50~60?啊T?#施工道路靠C1区附近,岩层产状为N40~50??W/SW∠50~60?啊⒖?B1区附近,岩层产状为N40??W/SW∠30~50?啊G迤孪允荆镀碌刂饰锢碜饕登苛摇⒁蜒姨逍逗晌鳎姨迤扑樗沙冢时〔恪榱呀峁梗姨逯谐忝媪严督厦飨酝猓醇渌ご蠼峁姑妗?   2地表变形特征   蓄水期间地表调查显示,区内边坡未发现明显变形破坏迹象,边坡主要集中在临时岸坡的表层卸荷岩体的塌岸及原C1区中部(平面)2480m高程地表向上游B区延伸的A、B裂缝,蓄水前已进行了碎石土回填,本轮蓄、放水周期中该裂缝有轻微再次开裂迹象,开度一般1~3cm,局部3~5cm,但裂缝两端未见向前方发展迹象。分析再次开裂应与回填未压实、雨水浸泡、岸坡蠕变有关。   3外观监测资料分析   3.1监测布置与水库运行情况   区内可读数外观监测点6个,主要分布于公路外侧2390m~2375m高程间,编号分别为KTP3-1、KTP3-2、KTP3-3、KTP3-4、KTP3-8、KTP3-11。   为了便于成果分析,在监测成果统计工作中,结合多诺水库蓄水过程将数据分为:施工期、一期蓄水、二期蓄水3个大阶段。一期蓄水细分为:首次蓄水、再次蓄水两个小阶段;二期蓄水又细分为:水位上升期、2370m稳定期、水位下降期、2015年度汛期运行期(2320m稳定期)4个小阶段。具体时间如下:   施工期:监测点初始读数(各点时间不同)至2013年3月25日初次蓄水前。   一期蓄水:水库初始蓄水2013年3月26至2014年8月31日二期蓄水开始前,水位由2290m升至2320m。其中2个小阶段分别为:   首次蓄水:2013年3月26日至2013年8月23日,库水位由2290m升至2320m。   再次蓄水:2013年10月14日至2014年8月31日,水位再次由2290m升至2320m。   二期蓄水:2014年9月1日至今(截至2015年8月7日)其中4个小阶段分别为:   水位上升期:2014年9月1日至2014年12月25日,水位由2320m上升至2370m   2370m稳定期:2014年12月26日至2015年1月9日,水位稳定在2370m。   水位下降期:2015年1月10日至2015年4月24日,水位由2370m下降至2320m。   2320m稳定期:2015年4月25日至2015年8月7日,水位在2320m至2349.7m之间变化。   3.2监测资料分析   3.2.1变形量分析   截至2015年8月7日B2区各测点水平合位移数值统计如下表1、图1、图2。   根据表1,图1、2显示,区内各点水平合位移变形持续增加,在二期蓄水过程中变形量平均为549.85mm,较一期蓄水期间平均值453.17mm增加了1.2倍。一期蓄水期间各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