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6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重点.ppt

广东省2016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重点.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2】(2014广东)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孰视之()    (2)臣之妻私臣()    (3)时时而间进()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仔细  偏爱 间或,偶然 (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关注点:“自视”“弗如远甚”)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关注点:“初下”“若市”) 【解析】 词语解释要求准确翻译课内重点实词,不增减字。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B. 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 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 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作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D:“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 【解析】选择题要求仔细审题,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理解进行对比,最后作出判断。 【解析】句子翻译要以直译为主, 逐字对应翻译,特别是句中重点字词一定要准确翻译出来;以意译为辅,使语句通顺、连贯,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留、补、删、 换、调、应) 提问答疑 Answer questions 第 二 节 课外文言文阅读 01 考纲解析 02 中考命题规律 03 解题策略 04 中考真题 Contents 目录 *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 一 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01 考纲解析 02 中考命题规律 03 解题策略 04 中考真题 Contents 目录 考纲解析 中考命题规律 文言文阅读文段来自课内,近几年考过的一般不会再重复。 根据最新中考考纲要求,2015年考纲中课内文言文阅读的题型仍然延续2014年的。第一题是词义选择题,3分;第二题是句子翻译题,3分;第三题是内容理解简答题,3分。总分共计为10分。 1. 第一题为词语释义选择题,第二题为翻译题,第三题为内容理解简答题。 2. 值得注意的是,2014、2015连续两年的中考真题的题型没有完全跟考纲:第一题的题型为词语解释填空题,第二题为翻译题,第三题为综合分析选择题。只有第二题的题型保持了一致,这给了我们一个提醒,不要死扣题型,要抓住考点进行全面复习。 3. 考查点为“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内容理解”,抓住考点,结合考纲和中考真题。 解题策略 解读广东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要掌握以下几点内容和方法: 1. 了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虚词等文言基础知识,解准词语。 (1)一词多义。古代的词语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掌握了最基本的义项后,就能很容易找到其引申义。 【例】间: ①中间。《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②介入其间,参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隔开,隔绝。《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确定多义词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来考虑。 (2)古今异义。从古至今,大多词义都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词义扩大。 【例】“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已成为河流的统称。 ②词义缩小。 【例】“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孩子”,现只指“妻”。 ③词义转移。 【例】“牺牲”,古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