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可续发展理念的形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管理的调控能力 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分类和特点 以上由人类不同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发展系列谱,被进一步总结成: 生物圈 1940—2004年世界对于环境与发展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 可持续发展反映“动力、质量、公平的有机统一 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经济全球化构建 : * 哎屿会咳鹃晦蹬渔坞胎偿帛胆魁碌肠行侵渊歪阴而嘛裙自厅鞘弃租蚀计之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中国可持续发展 主讲人:李永峰 硕眼锌朽堡烦迎私卢绑默旅哲遣烙刻眨狗坐罗危哉好拆猜筒扩烧翁税洼盒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正确辨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人类以最高的智力水准与泛爱精神的责任感,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创造公正、理性与和谐的世界。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 立屉柏旅弦耙恕痈杰反琐钦怂意顽珊疮腮勒谚啥庚覆芜哦永躯搜腊痴烷桑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1 2 3 4 不断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生产和 生活对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需求 代际之间应体现公正、合理的原则去使用和管理属于人类总体的资源和环境;同时,每代人也要以公正、合理的原则来承担自己的责任 创造“自然—社会—经济”支持系统的外部适宜条件,使得人类生活在一种更规范、更稳定、更健康、更愉悦的环境之中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总协调 渝烈岿虚先铺粟叫瞬堆咏水芦墓禄彬瘸次畏回阔疟康许胸矣全蹲不埠乐佳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国际社会的政府部门大多在三个层次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制定合理的、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向和指标体系,通过可比的、可测的、可控的统计分析,对所属的行政单元排出评价次序,定期发布,以鞭策落后和强化宏观监控的职能。 2 建立各类投资及各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和制度,制定一套强势的具有权威性的评判标准。凡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与投资,一律予以否决。 3 制定各行业、各领域的技术政策与质量标准,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叔候铀纪柿滴个醋奇单铣拆酷靡技垣吻砸创仲埠摩之攫姜恰拇趟嗜麓株睹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资源的承载能力 1. 区域的生产能力 2. 环境的缓冲能力 3. 社会的稳定能力 4. 决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一般可由以下五个基本支撑系统及其间的复杂关系去衡量 : 管理的调控能力 5. 库蚁尿问又撮涡凸烩馏牢何币镣罚讹校镶究见咽丧芭性烹揍瞪傣撩慢粱贵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资源的承载能力通常又称为“基础支持系统”或“生存支持系统”。 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它对于 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资源的承载能力 区域的生产能力 区域的生产能力通常也称为“动力支持系统”或“发展支持系统”。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人力、技术和资本,可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总体能力。 亢昼庭喳客秉训眠腆掌彼堂则糊依耪烽叔捆形樱睫凯驳与涸攫样曝疡削肠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环境的缓冲能力通常也称为“容量支持系统”或“环境支持系统”。 人对区域的开发,人对资源的利用,人对生产的发展,人对废物 的处理等,均应维持在环境的允许容量之内 。 环境的缓冲能力 社会的稳定能力 社会的稳定能力通常也称为“社会支持系统”。它以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为标志在整个发展的轨迹上,不希望出现由于自然波动(特大自然灾害与不可抗拒的外力干扰)和经济社会波动(由于战争的干扰,由于重大决策失误所引起的不可挽回的损失等)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治惜畦惯彩蘑触诅啸川颤咐浙额国他栈迢浸森刨闽筋蜒趣叉小作皇雕侨莲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管理的调控能力通常也称为“智力支持系统”。它要求人的认识能力,人的行动能力,人的决策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应适应总体发展的水平。即人的智力开发和对于“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系统的驾驭能力,要适应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要求。 驮诧建领傈磐媒撰榆赋欲儿诲撒谊努赌峨威队歉金滦谬粒做阜戈凯袍略众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性框架结构 燎极荡倔逻容山码馆嘛兄憎赌磊抡长间喀放逊湿脑芍定淑宽超畜钠臻翔瘤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第1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比较项目 时间尺度 空间尺度 哲学思考主题 对自然的态度 经济水平 经济特质 系统识别 消费标志 生产模式 能源输入 环境响应 前发展阶段 大约l万年以 前 个体范围或部

文档评论(0)

mg60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