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吉林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学习方案.docVIP

苏教版吉林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学习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吉林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学习方案 篇一: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 1、形成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①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③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④教育: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春秋时期,儒家产生 【政治】 1)“仁”的思想【核心】 2)“礼”的思想(贵贱有序) 指周礼 代表没落奴隶主 3)德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4)注重政治与人事 5)敬鬼神而远之 【文化教育】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开创私学)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等 【基本文献及地位】 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孔子言论被编为《论语》 开创儒学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成为大宗 1)“仁政”思想 2)民本思想:民贵君轻3)性善论——人皆有仁、义、礼、智四端 3、荀子 1)仁义、王道 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3)性恶论——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之向善 4)“天行有常”(唯物):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5)深入讨论“礼”,学习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二、汉代儒学(儒家思想的兴起) 秦皇汉武在思想专制上目的同;秦亡汉兴的原因是政策不同,措施决定结果。 相同:①目的: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治,建立大一统国家 ②实质:文化专制。③作用: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不同:①政策:秦对儒学排斥打击;汉尊崇。②原因:秦面对刚统一的国家,需要巩固君主专制;汉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成为政治需要。③影响:秦时儒学进入低潮;汉时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背景:①王国:诸侯实力膨胀,威胁中央 ②边境:匈奴威胁西汉 ③土地: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代表作:《春秋繁露》) 主要观点: ①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天人感应。限制皇帝残暴行为。 ③阶级矛盾: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④统治秩序: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妻,仁义礼智信、孝) 特点:1、外儒内法(阴阳、道) 2、儒学神化 3、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需要 二、西汉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原因:1、董仲舒改革2、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需要 措施:1、思想上:肯定董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政治上:任用儒士为官 3、教育上:设立太学和各郡国学校(官方化、制度化) 【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方学校、太学清议(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4、规定儒学经典为教科书(五经) 评价:积极: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封建统治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政治:巩固大一统封建国家,缓和矛盾。 消极:①束缚人们思想,限制学术自由 ②导致两汉神学迷信思想泛滥 三、宋明理学 一、宋明理学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1、理学的开创者: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2、特点: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理学。(又称新儒学,是儒道佛三教融合的产物) 基本主张: 周敦颐:解释《太极图》,把人与天地万物本原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基础。 邵雍:排列六十四卦,为理学的建立开辟道路。 张载:开创“气学”(理学中的唯物主义),理学概念的区分与表达。 二程:如下。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兴起的背景 ①政治:吸取唐藩镇割据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民族、阶级问题尖锐) ②经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③思想: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④儒学复兴运动地推动(韩愈) ⑤宋“重文”的国策 2、创立:二程(北宋,程颢、程颐) 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 理的核心是“仁” 格物致知 3、成熟: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 ①理气论“客观唯心论”:理先于气,理生万物;万物有理,终归“太极” ②修养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仁”和“格物致知”,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③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儒学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④明确“格物致知”的目的: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教科书) 三、 陆王心学(特点:“心”为世界本原,强调做人,直奔主题。心学出现标志重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