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沟通中印取经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玄奘:沟通中印取经人   由于《西游记》(无论图书还是电视剧)的流行,我们都知道唐朝有个“唐三藏”,他骑着白龙马,带着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徒弟去西天取得真经。然而,“唐三藏”固然深入人心,但要说到他的原型人物――玄奘三藏法师,真正了解的人恐怕就不是那么多了。其实,生活于隋末唐初的玄奘法师是个值得我们认识的杰出历史人物,用今天的话说,他不但是佛教界的大德,而且是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在中国的佛教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对中华民族与中亚、南亚各国的沟通交流也有重大贡献。   一、玄奘的生平经历   隋文帝仁寿二年(602),玄奘出生在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俗家名字叫陈?t(一说叫陈?)。据他的弟子慧立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追述,陈?t的祖父陈康在北齐时曾任国子博士(中央官学的教师),陈康之子陈慧精通儒学,但没有做官,陈?t是陈慧之子。陈?t自八岁起跟着父亲读书,父亲去世后,十一岁的陈?t跟着先已出家的兄长到了洛阳净土寺,十三岁时正式出家为僧,法号玄奘。到唐太宗贞观初年,二十多岁的玄奘已经是“誉满京邑”的佛教界新秀。青年时期的玄奘曾向多位高僧求教,发现各家对佛理的解说均有不同,而且当时现有的佛经不足以作为判明是非的依据。为解决疑惑,玄奘决定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把“原汁原味”的佛学带回国内。   与《西游记》的情节不同,真实历史上的玄奘西行,并未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记载可知,玄奘曾经与多位僧人共同上表请求前往印度,“有诏不许”,同伴都打了退堂鼓,只有玄奘坚持去印度求法。贞观三年(629)秋季,玄奘毅然踏上了西行的旅途。   当时,唐朝正与北方的突厥交战,不许百姓前往国外,幸而玄奘得到同情者的帮助和指引,才得以继续西行,并通过了玉门关。玉门关外是一片茫茫的戈壁,多数地方无水无草,沿途补给全仗绿洲。在这段路上,玄奘一度迷失道路,又失手打翻了水袋,四夜五日无滴水入喉,最终还是靠所骑惯走戈壁的老马找到一处无人的绿洲,才得以到达伊吾。   到达伊吾后,玄奘被高昌王麴文泰迎请到高昌。麴文泰深信佛教,他对玄奘礼遇甚隆,一心想要将他留下。为了争取西去的自由,玄奘被迫绝食明志。麴文泰见玄奘志向坚定,便与他结为兄弟,还为他写了给西突厥叶护可汗和沿途各小国国王的介绍信,又置备了丰厚的行装,派人护送玄奘前往突厥的汗庭。然而,虽然麴文泰的准备已经非常周到,玄奘在从高昌到突厥汗庭的路上仍然遭遇了诸多危险,先是两次遭遇盗匪劫夺行李,之后又在翻越凌山(今耶木素尔岭)时遇到了雪崩,随从冻饿而死的多达十之三四。经过突厥可汗的广阔属地之后,玄奘到达了迦毕拭国(今阿富汗的贝格拉姆),与当地国王及僧俗人士接触交流后,向东越过黑岭,到达了北印度的滥波国。   到达北印度之后,玄奘正式开始了求学之路。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有很多佛学修养深厚的高僧。玄奘不仅沿途巡礼佛教史迹,参拜佛教圣地,而且每到一国一寺,往往向当地的高僧大德请教,学习佛教经典和理论知识。其中最重要的学习经历,是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师从戒贤法师学习。玄奘“在寺听瑜伽三遍。顺正理一遍。显扬对法各一遍。因明声明集量等论各二遍。中百二论各三遍”,又进一步研究了俱舍论、毗婆沙论、阿毗昙论等之前已学的典籍。玄奘深得戒贤的精义,学习数年后,戒贤不但命他为寺内僧众讲授经论,而且允许他参与针对教义的辩论。由于玄奘广学大乘小乘各派的教义,甚至肯放下身段向曾败给自己的论敌求教,他的学问长进很快,声誉也越来越高,甚至受到了印度各邦国统治者的尊重。   印度诸邦国中,以中印度的羯若鞠?^国实力最强,国王戒日王虔信佛教,闻知玄奘的名声,便命人迎请他相见,又在国都曲女城为玄奘举行了盛大的法会。据记载,参与法会的有印度十八个邦国的国王、大臣,还有不同宗派的僧人数千,婆罗门教等其他教派(当时称为“外道”)的学者两千多人。在法会上,身为“论主”的玄奘不仅宣讲了自己的理论,而且将讲论的内容写成文章,悬于会场门外,宣示大众,声言如被观众驳倒,论主愿斩首相谢。然而在十八天的法会期间,竟无一人能驳倒玄奘。会后,玄奘又随戒日王参加了五年一度的无遮大会,目睹了戒日王等贵族施舍与会大众的盛大场面。   无遮大会结束后,玄奘向戒日王辞行,取道北印度回国,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到达京城长安。玄奘带回国的,除在西域收集到的舍利、佛像等佛教法物外,最主要的是在印度和于阗收集到的佛经,共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李世民数次接见玄奘,先后赐居长安弘福寺和大慈恩寺,专职翻译携回的经论,并选精通大小乘经义的僧人十二人、有文采的僧人九人、精通梵文的僧人一人,辅助玄奘工作。玄奘在长安译经近二十年,前后译出经论一千余卷,并在大慈恩寺建塔储藏从西域携来的经书,即今天的大雁塔。麟德元年(664),玄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