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堂:推动结构和制度变革,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合编.doc

马建堂:推动结构和制度变革,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合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焦宏观调控创新”系列报道之一: 马建堂:推动结构和制度变革,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 2015年10月20日 人民网-时政频道?? “宏观调控创新”研讨会10月20日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作题为“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重大创新”的主报告演讲。 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盛卉) “宏观调控创新”研讨会今天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地方政府领导及部门负责人、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代表、地方行政学院代表、民营企业代表等围绕会议主题,积极为进一步搞好宏观调控、做好经济工作建言献策。 ?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作题为“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重大创新”的主报告演讲。马建堂提出,经济新常态的实质是由于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劳动力、土地供给变化,以及经济总量不断变大等诸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趋于下行并在下行中实现结构升级和动力转换。这一变化是客观规律使然,也是几乎所有较大经济体的必经之路。 马建堂提出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发展思维”,把稳中求进作为宏观调控总基调。坚持“底线思维”,把稳增长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坚持“创新思维”,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作为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坚持“全球”思维,把实现国内与国际经济协调做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马建堂表示,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集中体现在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的提出和实施。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相结合,不仅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宏观经济理论也有重大创新。 “经济发展的本质在于结构变化和制度创新。”马建堂说,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通过调整结构、创新体制,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是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实现“双中高”目标的重要途径。新兴经济体发展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传统发展模式下的潜在增长率下降,结构不适应、体制不适应则是其内因。只有推动结构和制度变革,提高潜在增长率,才能实现经济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演讲全文如下: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重大创新 马建堂 (2015年10月20日)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使命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洞察秋毫,科学决策,充分发挥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用。新一届政府审时度势,临危不乱,适时调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引导国民经济在合理区间内运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全球眼光和战略思维:扛起新常态背景下 “双中高”发展的历史重任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的中国经济进入以速度换档、结构优化和动力调整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实质是由于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劳动力、土地供给变化,以及经济总量不断变大等诸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趋于下行并在下行中实现结构升级和动力转换。这一变化是客观规律使然,也是几乎所有较大经济体的必经之路。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我国内在的下行调整碰到了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因素的叠加加剧了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使党中央、国务院面临一个艰难的“两难选择”:既要保持定力,认识、适应新常态,因势利导,在“换档”中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不违背宏观规律,强行拉升经济增速;又要科学作为,适时适度调整,防止经济惯性失速,进而损害经济升级和社会稳定大局。面对这一艰难的历史选择,党中央、国务院牢记“两个百年”的神圣历史使命,以科学发展观导引下的中高速增长来平衡这一矛盾,努力实现减速不失势,量增质更优。 坚持“发展思维”,把稳中求进作为宏观调控总基调。党的十八大对我国国情作出了“三个没有变”的重大判断,强调这是任何时候都必须把握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国人均GDP还排在世界80位之后,产业水平还处于中低端,发展很不平衡,经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发展任重道远,没有任何理由歇脚停步,决不能未富先骄。当今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增长都是主旋律,国际舞台“掰手腕”,背后是国力的较量。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唯GDP但也不能不要GDP;强调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发展,挖掘大国潜力支撑发展,培育创新动力驱动发展。这一坚定态度给社会吃了“定心丸”,对稳定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底线思维”,把稳增长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无法回避增长速度这一话题。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发展环境和增长阶段变化出发,认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当降低是合乎规律的和可以接受的。但发展总要有一定的速度,发展速度过高不好,各种关系绷得太紧,还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而速度过低也不行,过低不仅会带来失速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