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触电”赢商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盛宣怀“触电”赢商战   说起盛宣怀和胡雪岩,实在也是宿命中的对手。这两位都是红顶商人,以官员之身担任企业老板,一脚踏在政坛,一脚踏在商界,又都对洋务和实业感兴趣。胡雪岩背后站的是以左宗棠为代表的楚军势力,盛宣怀依靠的却是李鸿章――淮军――北洋这三位一体的参天大树。在当时慈禧太后挑动地方督抚互相倾轧,以维持地方势力微妙平衡的大政治背景下,盛、胡两个人既是政敌,又是商业竞争者,简直就是天生的冤家对头。   这两位中国商业巨子的斗法以争设国内首条电报线路为发端,错综复杂,精彩好看,延续数年后,以胡雪岩的败亡而告终。电报在这出好戏当中,恰恰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   就在盛宣怀为李鸿章暗暗筹划,意图建立电报线路的时候,胡雪岩也向左宗棠提出了极其相似的提案。   当时胡雪岩探知盛宣怀的举动后,抓住左宗棠正从军机大臣、总理衙门行走转任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的良好时机,向左提出应该抢先设立电报,压一压李鸿章的风头,还进一步细说电报的政治、经济意义,认为如果开设电报,一定能形成源源不断的创收新途。   左宗棠立刻具折上奏,备言设办电报、自强兴国之利,希望朝廷能允许他在两江境内架设电报线路,开展电报业务。   左宗棠的奏折内容很快被传递了出去。李鸿章自然大怒,被人抢了头功的盛宣怀也是一肚皮无名火,但他不愧是李鸿章的“小管仲”,冷静下来仔细一想,便转怒为喜,并为李鸿章讲出一番道理来。   盛宣怀以为,左宗棠这次上书,表面上是先拔头筹,夺了李鸿章的面子,但实际上,当时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场,对于电报这种新发明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不少王公大臣和各地督抚都认为电报将会“惊民扰众,变乱风俗”,特别是大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更是对这种洋鬼子的玩意儿深恶痛绝。国人爱讲“利不百,不变法”,尤其在当时那昏庸愚昧、一潭死水的官场气氛中,敢为天下先的先驱往往变成先烈。左宗棠跳出来这么大声疾呼,守旧派肯定会大加攻讦,短时间内必不能成事。   盛宣怀于是为李鸿章谋划:不妨就让左宗棠去当这个先锋,趟这浑水,我们只管做好基础建设的准备。等到左宗棠和守旧派斗得两败俱伤、师老兵疲之际,我们再拿出更可行的方案来收拾局面。前人种树,后人摘果,岂不快哉!   后来的事态发展完全证明了盛宣怀的判断。左宗棠和反对派在朝堂之上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而慈禧太后的心思当时正放在如何从日本手中夺回藩国琉球一事上,被这些人吵得烦了,索性各打五十大板,将电报一事搁置不议。左宗棠一场辛苦毫无所获,怏怏地奔赴两江上任。胡雪岩经此挫折,也只好偃旗息鼓,将精力转回他的老本行――钱庄、茶叶、蚕丝生意上去了。   而盛宣怀抓住这个机会,先是邀请郑观应出山,接着购买电报器材,并在李鸿章的势力范围内,从大沽、北塘海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了一条短途电报线进行试运营。这也是在中国大陆境内,由中国人正式设立的第一条电报线路。   盛、胡两人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随后的两年里,虽然两人明面上没有大的冲突,但双方都攒着一股劲儿。在胡雪岩这方面,是敌人势大,不得不暂时避其锋芒;在盛宣怀,则是在耐心地等待一个最佳时机,一决胜负。   这个机会,终于被盛宣怀等到了。   1884年,中法战争开始不久,73岁的左宗棠奉召入京,复任军机大臣,主持对法战事。此时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大管家,当然是殚精竭虑,搜刮各方面的财源来支持恩主了。而盛宣怀就是抓住了这个时机,挥舞着电报这一天下利器,在蚕丝这个胡雪岩的主场上给了他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击。   江南从明代起就是全国丝织品的四大产区之一,到了清朝,南京、苏州、杭州已形成全国生产中心,品种丰富,织造精美。胡雪岩利用左宗棠担任两江总督的便利条件,二十余年来努力经营,基本上已经垄断了蚕丝市场,别人很难插得进脚去。   胡雪岩与左宗棠往来磋商,与各地分号联系收购事宜,处处都需通过方便快捷的电报。可胡雪岩万万没想到,自己买进卖出的情况已被控制了电报网络的盛宣怀完全一手掌握。盛宣怀频频发出电报,指挥属下对胡雪岩的蚕丝生意进行狙击,并利用私人关系致电各外国商行,请他们暂时不要购买胡雪岩的蚕丝。这些外国商行平素一贯是在胡雪岩的强势面前吃瘪的,这个时候当然热烈响应。这样一来,胡雪岩的大笔流动资金就积压在蚕丝上,再加上还要支持前线战事,财政状况顿时变得捉襟见肘。   通过电报,胡雪岩的每一次大笔调款活动都逃不过盛宣怀的眼睛。当胡雪岩刚支付完毕贷款,阜康银行库内乏银之际,盛宣怀立刻发动了总攻。一方面,他托相熟的豪绅大商到阜康银行提款挤兑;另一方面他又通过电报的传播力,以上海为中心,在各地散布“胡雪岩蚕丝生意大赔,阜康银行已面临倒闭”的谣言。一时间人心惶惶,取款的人踏破了阜康银行的门槛。   胡雪岩眼看挤兑风潮即将形成,急忙赶往上海坐催协饷,同时还向北京发电报,恳求坐镇军机的左宗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