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淄川区简介淄川区为淄博市市辖区之一,位于淄博市中部。地处东经117°41~118°14、北纬36°22~36°45之间。东邻青州市,西接章丘市,南连淄博市博山区,北与淄博市周村区、淄博市张店区、淄博市临淄区相接壤。 淄川区东西长为48公里,南北宽为42公里,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670865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6个镇、3个乡、457个行政村。区内地势高伏,平原、丘陵、低山相间,城区与农村交错,淄河、孝妇河、范阳河纵贯南北,自然条件优越。 淄川地图二、区划历史、历史名人、当地风俗1、区划历史淄川区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1956年称淄川区。夏商为青州之域,秦属齐郡。西汉初建般阳县,因治所位于般水之阳而得名。宋元嘉五年(公元428年)为贝丘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为淄川县,唐初置淄川郡。宋置淄川郡属京东东路。元设般阳路,治所在淄川城。明初设般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淄川县为淄川州,洪武十年(1377年)又改为淄川县,属济南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府设道,淄川县属济南道。民国17年(1928年)撤道,民国20年(1931年)县辖十路改为九区。1948年3月,淄川县全境解放,辖11个区。1955年4月,淄川县制撤销,原县境内建立杨寨、洪山、昆仑3个区。1956年2月,撤销昆仑、杨寨两区,设淄川区。1958 年4月,洪山区撤销,归淄川区。 原淄川建制(2010年前):辖4个街道、14个镇、3个乡:般阳路街道、松龄路街道、商城路街道、钟楼街道、城南镇、昆仑镇、磁村镇、岭子镇、商家镇、双杨镇、黑旺镇、淄河镇、东坪镇、西河镇、龙泉镇、寨里镇、罗村镇、洪山镇、太河乡、峨庄乡、张庄乡。 现淄川建制(2011年后):辖经济开发区,般阳路街道、将军路街道、松龄路街道3个街道,洪山镇、昆仑镇、双杨镇、罗村镇、寨里镇、龙泉镇、西河镇、太河镇、岭子镇9个镇。 2、淄川城又名龟城。 淄川城在西汉之前何时建城无考。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在此设般阳县(现留仙湖公园东侧就有一段汉代土筑城墙),因城南濒临般河而名。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 年)改为贝丘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取名淄川县,因濒临淄水而名。《括地志》云:“俗传云禹理水功毕,土石黑,数里之中,波若漆,故谓之淄水也”。 般阳县城东南方有山,叫五松山,山后有岭,叫天齐岭,岭上有一石幢,石幢下有一神龟。张唐卿《孝义天齐嬷嬷幢》记载:“《齐谐》曰:天齐渊水,都南郊。又西南80里,有石幢,一曰嬷嬷幢。石幢者,齐地遗风也,莫知起时。古人享祭神灵,必立石幢,或柴或望,以达天听。或曰,禹布土以定九州,得天齐嬷嬷之助,立此石幢者,以敬神明。” 远古时,般河和孝河经常泛滥,而般阳县城相对低洼,经常受水灾。人们苦不堪言,就到嬷嬷幢祈求天齐嬷嬷保佑。由于龟有辟邪化灾、增添福气兼长寿和善良的灵性,能给人带来吉祥幸福,于是天齐嬷嬷便委派幢下神龟迁移到般阳城边的湖泊中居住,保佑般阳平安。此后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旧淄川县志曾经根据传说记载:县城在建设时,东南天空有祥云闪现,施工者挖掘城壕时,果然挖出一只乌龟,人称神龟,这就是般阳古城又名“龟城”的来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淄川知县杨武再修城时,按其传说,把旧城依据地形规划建设为龟型。西南为首,四门为足,预备仓为腹,按照龟纹形状设有东西、南北向街道,般水向北、向西环城入孝水,四门外护城河围城而流,东北隅为尾。又隔数十年后,知县鲁惠于正德十四年又对城池维修,挖出小乌龟数十个,这更神化了“龟城”的传说。前几年在留仙湖清淤时,又从湖里挖出了三只大龟,再一次验证“龟城”传说的真实性。 3、历史名人及学术典籍(1)翟良(1587~1671),字玉华,明末清初名医,淄川县西河村人。20岁随父寄居武昌时,立志从医,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知识,对“脉学”和“痘疹”的研究尤深。返故里后,方圆数百里外,慕名就医者络绎不绝。通过临床实践,他的诊察技术日趋熟练,右手述方,左手诊脉,耳闻、目视、口阐并用。对求医的人一视同仁,并实行“富者给方,贫者给药”的原则。由于勤于钻研,医道日进。对病入膏肓危症 ,群医束手无策,经他诊治起死回生者不计其数。他对高官厚禄从不羡慕。1648年(清顺治五年)皇帝下诏征他为御医,婉言谢绝。撰有《痘科类编释意》三卷,此书约刊于17世纪。本书专论小儿痘疹的发病、证候及治疗。书中将痘科各症分类辨析,颇得要领。并参照古说,予以阐述,尤能继往开来,加深认识,现存多种近代刊本,其中或改为四卷本,或改为《保赤全书》、《痘科汇编》等名称。但内容未变。?痘科药编卷之三(2)唐梦赉(1627~1698)字济武,号岚亭,淄川岭子镇南坡村人,其祖父、父亲皆淄邑名儒。他自幼颖悟,童子时以父为师,13岁便能作古文,深为同乡前辈所器重。清顺治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