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鄂尔多斯“体检报告”
煤与房地产,让鄂尔多斯爱恨交织:“因煤而兴”、“一煤独大”,伴随着房地产的跌宕命运。
一个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民间借贷崩盘“后遗症”如何解决?房地产行业泡沫破灭之后的阵痛如何修复?鄂尔多斯经济“爬坡过坎”如何厘清产业结构方向?
埋头拉车,抬头看路,鄂尔多斯亟需一份“体检报告”。
从产业发展来看,一产总量小,三产支撑作用不强,二产内部煤炭产业比重过大,天然气、化工、电力等煤炭转化工业尚处于成长阶段,以煤为基的多元转化尚未形成长产业链条,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远未形成规模效益。
所谓“鬼城”
4月1日中午,记者来到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美食广场二楼用餐。
这里有情侣,有一家三口,人来人往。美食广场有80个摊位,出售的美食包括比萨、肉饼拌汤粥、挑三鲜肉夹馍腊肠饼,品种齐全,南北皆宜。广场内背景音乐带有明显的蒙古草原旋律,伴着咚咚咚的切菜声和轰隆隆的沸腾声,煞是热闹。
二楼的西南角,7D互动影院老板招揽着顾客,一楼巨幅的LED电子屏不断刷新着广告,上面写着:“把鄂多斯建成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喜迎2015年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鄂尔多斯举办”等等,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傍晚时分,凉风袭来,记者入住的恒信大酒店附近,虽然街头没有熙熙攘攘的场景,但肯定无法让人与“鬼城”画上等号。
提起鄂尔多斯被扣上“鬼城”这顶帽子的时间,可以追溯到5年前。
2010年4月5日,美国时代杂志刊发一篇名为《中国鄂尔多斯:一个现代鬼城》的摄影报道。该报道用14张图片记录了鄂尔多斯的“鬼城”形象:鄂尔多斯是一座现代化的空城,作为100万人新家的康巴什新区鲜有人居住,15分钟内不见一个行人,驶过的汽车不到10辆。
两年后,BBC的一篇《鄂尔多斯:中国最大的鬼城》报道,进一步加深了世人的印象。
“鬼城”,这一令不少当地人生厌的标签,犹如一张狗皮膏药,紧紧粘在了鄂尔多斯市身上。
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守护宫帐的人们”或“众多的宫殿”或“在河套之南”,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副会长包海山认为,通常而言,鄂尔多斯指“众多的宫殿”。
历史上,鄂尔多斯地区曾被称作朔方、河南地、新秦中、察罕脑儿、河套、伊克昭盟等。2001年,撤盟设地级鄂尔多斯市,市名就来自“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企业品牌。
而“鬼城”这个标签,最初是指康巴什新区。 2014年3月14日,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处露天煤矿,一名煤矿工人坐在煤堆上。图/CFP
提起康巴什新区规划的初衷,一位在成吉思汗广场散步的市民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发展受限,东西两面都是山,缺水,基础设施落后,改造不如另外寻找一块地方发展,而康巴什新区地表水丰富。
“鄂尔多斯是漏斗型城市之一。当初开发新城,可能也有东胜缺水的因素。”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室研究员孙学力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由于地下水超采,城市地下形成漏斗型,造成地下水位逐年降低。而康巴什新区三面环水的地理位置,为新城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康巴什新区的诞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当时传闻将会以资源增划“煤炭直辖市”,鄂尔多斯市正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三个煤炭大省份交界处,如果划分,直辖市市府放在哪里?
康巴什是一片处女地,区位优势显著,诱人。时任市委书记力排众议,大建新城区。
暴富年代
就在被扣上“鬼城”帽子的2010年,鄂尔多斯的经济可谓高歌猛进。当年,全市财政收入甚至超过了呼和浩特和包头两市的总和。呼、包、鄂三市也被人称为中国北方的“金三角”。
“羊煤土气”,在共和国的版图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鄂尔多斯这样资源富集。8.7万平方公里的地下,储藏着全国六分之一的煤炭、三分之一的天然气。
而“一煤独大”的局面在很多年前就形成了。2002年至2011年的10年间,煤炭经济以80%的GDP占比,一直是鄂尔多斯市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2012年时,我国原煤产量36.5亿吨,鄂尔多斯煤炭产量5.9亿吨,折合产值约3000亿元,占鄂尔多斯市当年GDP的80%。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完成37亿吨左右,当年鄂尔多斯市煤炭产量近6.31亿吨,也约占GDP的80%。
煤炭资源作为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原动力,从2004年开始就给这个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起,全国煤炭价格迅速上涨。鄂尔多斯遍地都是一夜暴富的神话。开矿征地和煤矿买卖,催生了鄂尔多斯第一批富起来的人。
房地产注定要成为财富的储蓄罐。2006年前后,以华研、万正等为代表的当地地产商赚得盘满钵满,刺激了大量资本涌入房地产,鄂尔多斯的房地产热潮,在煤炭暴富和全国房地产大开发的大背景下,迅速发展。
一项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