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篆刻艺术教育意义探究
摘 要:篆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体现身份象征、诚信等优秀品质。在高校中加强篆刻艺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从中吸取光明磊落、诚实守信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篆刻艺术;人文精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66-02
在高校教育中宣传推广篆刻艺术,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理解与掌握,而且有助于学生在接触篆刻艺术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其中的人文精神。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访问母校江苏大学时曾就如何推广篆刻艺术、让篆刻艺术走向大众开展了座谈,座谈会上李岚清同志指出篆刻艺术“只有普及才有提高”,他说,篆刻走向大众,爱好篆刻的人多了,篆刻的艺术价值才会越来越高。为响应李岚清同志推动高雅艺术走向大众化的号召,江苏大学于2012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江苏大学篆刻艺术研究会,力求通过宣传推广篆刻艺术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篆刻艺术的起源彰显身份象征与诚信问题
关于中国篆刻艺术的起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春秋运斗枢》和《春秋合诚图》。《春秋运斗枢》中说:“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曰‘天王符玺’。”又有《春秋合诚图》将印章的出现描述得更加绘声绘色:“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这种将篆刻艺术的来源视作神灵所赐的说法在今天看来无疑略显荒谬,但也确实被古代劳动人民坚信不疑。现在普遍认为篆刻艺术来源于原始制陶,古时颇具智慧的劳动人民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上压出花纹,由此逐渐演变产生出印章及篆刻艺术。
印玺产生于私有制出现之后,其形成与发展和货物流通及物品归属权有着密切联系。据《后汉书?祭祀志》记载:“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然犹未有金玉银铜之器也。”其中的“印玺”目前一般认为是当时部落首领的名印,印面只有象征血缘集团的记号,并不具有原本含义的文字,用以附加在同时代的青铜器或旗子上,表明印章持有者对该物品的占有权,同时也作为一种王权的象征。
至汉代时,印章艺术大为兴盛,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有别于当今社会将篆刻艺术当作一种艺术创造,在秦汉时期,印章的实用性则更为突出,虽种类繁多,但可大致归纳为官印和私印两类。所谓的官印,顾名思义即为官方所用之印章,由皇家颁发,是当权者表明官职、地位的标志。汉朝官印皆为铸造,尤以白文为多,只有少数军中急用或颁发给少数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印面内容多为某某侯印、将军印、司马印,如“关内侯印”“上将军印章”“军司马印”“都侯成印”等。
从象形文字的角度来分析“印”字,左半部为“爪”,即手;右半部为“节”,即符节,也就是一种凭证,合起来意即手持符节,是官员身份的象征,须随身携带,作为“执信”。若遇官员离任或亡故,则官印必要收缴,至死后方可复制殉葬。除作为官员身份的凭证,印章还可作为货物流通和关邑赋税的凭证,应用于商业活动贸易的往来之中,作为凭信,常见的关邑用印有“南门之玺”“勿征关玺”等。秦朝开始建立玺印制度,皇帝所用称玺,臣民所用称印,汉时发展得更为完善,据《汉官仪》中规定,不同职位的人群,印章的称谓、材质及钮制均有不同[1]。
由此可知,篆刻艺术在最初形成时是作为一种凭信,后发展为一种权力身份的象征,并逐渐融入了诚信精神。古人非常看重诚信精神,经常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同当今我们在合约上签字一般,古人利用代表自己的印章来证实自己做出的承诺。
二、篆刻艺术的美学特征凸显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篆刻艺术是一门将书法、章法、刀法完美结合的艺术,可谓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因此古人又称篆刻艺术为方寸艺术,意指其能以小见大,于径寸之中包含无限内容。仔细观赏玩味一方好印,则既能看出其潇洒俊秀的书法笔意,又可见平中出奇的章法布局,更可细品刀工笔趣的金石美学。
作为构成篆刻艺术美的第一要素,文字书体拥有其多变的风格,篆书、隶书、虫书、缪篆等都在汉印中得到运用,而后世习惯以缪篆入印文字的主体,其根本原因在于缪篆较为方正,可变性大,容易进行笔画的增损与变形。印章的外在形式上有方形、圆形及各种异形,但尤以方正为主,寻求中规中矩的方正之美,圆形和异形印章虽少了一分严谨秩序,多了一丝活泼跳跃,却也温润如玉,终究没有摆脱那边界的限制。统观古往今来的众多印章,无论是从入印字体,抑或是章法布局来讲,方正规矩都算得上是一大特征,这一美学特点与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的中国传统思想密不可分。篆刻艺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