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18676.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史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840-1919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祖国的前天与昨天 1、古代文明灿烂辉煌 2、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3、资本主义发展扩张 百年孤独 1、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为什么说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的中国? 其一,中国已经没有完整的主权,在政治上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其二,中国的经济命脉也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控制。 为什么说当时的中国是半封建的中国?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促使封建社会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另一方面,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依然保持着,并且在中国社会声中占着显然的优势,而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则依然控制着政权。 这就是说,近代中国虽然有了资本主义因素,但是封建主义仍然占据着支配地位。它已经不是原来的封建社会,但也没有变为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成了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 2、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第一章 反对外来侵略 第一节 百年魔怪舞翩跹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第二节 长夜难明赤县天 近代中国是一个革命的国度。中国人民的民族革命斗争,从1840年反对英国侵略的鸦片战争就开始了。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发生了两个根本上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第三节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一、失败的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关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强”运动 二、关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义和团运动 三、关于资产阶级改革派的维新运动 四、孙中山率先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关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强” 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内容:置办军事装备、建立军事工业、 训练新式海陆军、培养洋务运动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口号:自强、求富 二、关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 义和团运动 农民——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 (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1851年 洪秀权 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土地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资本主义纲领:《资政新篇》 失败的原因 (二)义和团运动 1899年—1900年 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表明,中国农民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但是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是不可能找到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和富强这两个历史任务的正确道路的。 三、关于资产阶级改革派的维新运动 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出现的新的经济形态和新的阶级力量。 时间:1898年 戊戌变法运动 人物: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性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依靠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第三章 辛亥革命 第一节 孙中山率先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反帝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生平: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投身民主革命 1879年(光绪五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895年2月,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的组织辅仁文社,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