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马煤矿建竣工总结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瓮安县洗马煤矿有限公司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竣工总结一、5200000820024)划定的矿界,洗马煤矿具体范围由11个拐点座标圈定。矿区面积3.3993m2,开采深度由+1275m至+550m。 洗马煤矿位于翁安县东南永河区西马乡境内,距翁安县城10km,有公路与翁安福泉公路相接,距湘黔线马场坪火车站62km,交通较为方便。 井田内含煤可采煤层一层(D煤层),位于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第一段(P3w1)中上部,煤层厚度0.60-2.04米,平均厚度1.34米,平均倾角32度。煤层结构较稳定,连续性好,不含夹矸,为全区可采煤层。本区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D煤层的自燃倾向均鉴定为类自燃煤层。煤尘爆炸性。 本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由贵州永风矿山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矿建工程由矿井自主建设,避难硐室主体设备由贵州鑫和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和安装。 二、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依据《》 贵州永风矿山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7月1日提交了《矿井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设计中对我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设计。设计依据我矿现在的采掘情况,本着经济、安全的原则,设计将矿井二水平北运输大巷已经施工的一条巷道作为永久避难硐室。设计尺寸为:硐室总长34m(两个过渡室=10m;生存室=24m);硐室断面为半圆拱,净宽3.0米,净高2.2米。 硐室与巷道之间采用厚600mm的钢筋混凝土墙隔开,避难硐室顶板及两侧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硐室底板采用混凝土地面,厚100mm,铺底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硐室地面高于相邻巷道底板不小于200mm。整个避难硐室的巷道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灌。 根据矿井现阶段的采掘情况,矿井现阶段仅布置一个掘进工作面,暂无回采工作面;考虑到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其掘进工作面距离永久避难硐室距离小于1000m;本次设计掘进工作面暂不布置临时避难硐室,后期其它掘进或回采工作时必须按要求设置临时避难硐室。 受我矿委托,贵州鑫和矿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2日进驻我矿,开始我矿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工作,贵州鑫和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工作技术人员依据《矿井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方案设计》及相关文件规范要求,在我矿的积极配合下,于2013年7月24日完成了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工作。 我矿于7月26日由总工程师牵头组织通风队、技术科及安装厂家对井下避难硐室进行功能测试,通过测试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气密性、电源、供氧、调度通讯、应急照明等功能正常可靠,符合设计要求;并提交了《功能测试报告》。 我矿于7月30日由矿长牵头组织人员进行了井下避难硐室应急演练,通过演练,熟悉了我矿工作人员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使用。 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简要介绍 一)、永久避难硐室 1、硐室位置 依据吸纳有井巷情况,将矿井井底车场附近主运输石门一侧已经施工的一条巷道作为永久避难硐室。 硐室容量: 我矿最大班下井人数为33人(考虑可能出现的临时人员)。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按1.2进行设计。 则硐室容量为1.2×33=40人。 结构与尺寸: (1)硐室应当具备应急逃生出口或采用2个安全出入口。有条件的矿井应当将安全出入口或应急逃生出口分别布置在2条不同巷道中。如果布置在同一条巷道中,2个出入口的间距应当不小于20m。 (2)永久避难硐室的两个出口均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永久避难硐室由2个过度室和1个生存室组成,尺寸,断面形状,支护方式(锚喷、砌碹),硐室颜色,隔离门,墙体要求:硐室前后20m范围内巷道采用不燃性材料;硐室内采用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材料,永久硐室净高≥2m、每人占地面积≥1.0 m2。 (3)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硐室地面高于巷道底板不小于0.2米。 永久避难硐室平面布置: (1)布置依据 避难人数按40人考虑,生存室每人应有不低于1.0m2的有效使用面积,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的使用面积计算: S生=1.0×40=40 m2 S过=3.0m2 因此S=40+3×2=46 m2 既永久避难硐室的面积最低要求不小于46 m2 (2)硐室结构形式 永久避难硐室的尺寸为: 硐室总长32m(两个过渡室=12m;生存室=20m);过渡室断面为半圆拱,净宽2.1米,净高2.25米;生存室断面为三星拱,净宽3.0米,净高2.4米。 其尺寸完全满足要求。 硐室尺寸参数详见附图:永久避难硐室平、断面图。 硐室支护: 避难硐室与巷道之间采用厚600mm的钢筋混凝土墙隔开,避难硐室顶板及两侧采用钢筋混凝土支

文档评论(0)

weizhuidaomeng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