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中的逻辑正误辨析[1]
朱文军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 (江苏 南京210003)
南京物理教师成长共同体 (江苏 南京210003)
在浮力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去猜想可能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猜想。如何引导学生去猜想,对于学生的猜想怎样去用实验进行研究才符合逻辑,这是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七个要素之一,《义务教务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由此可以发现,学生的猜想不是凭空想象,不是胡乱的猜想。猜想要有一定的依据,这里的依据就是课程标准中说的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性答案提出猜想。经验可以生活中已有的经验,也可以是该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所以,当老师让学生提出猜想时,一定要求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这样就会限制学生的猜想。
1.1有依据的猜想
(1)当学生发现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在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先减小后保持不变,同时观察到浸入水中的深度在增加。会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浸入的深度有关的猜想。
(2)学生发现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在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先减小后保持不变,同时观察到液面的高度先增加后不变。会通过分析液面先升高后不变的原因是铁块浸入的体积先变大后不变,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浸入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的猜想。
(3)学生想到铁块、石块等在水中下沉,木块、泡沫等在水中漂浮,会认为铁块、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木块、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从而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4)学生认为重的物体下沉受到的浮力小,轻的物体漂浮受到的浮力大,提出浮力的大小会和物体的重力有关。
(5)学生还会通过观察发现实心铁块在水中下沉,做成轮船会漂浮,认为浮力的大小可能会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6)学生也会联想到人在死海中可以漂浮,在水中会下沉,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以上这些猜想,都是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依据的猜想。
1.2没有依据的猜想
如果让学生任意提出猜想,还有学生会提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体积有关等猜想。
面对学生有依据的猜想,我们怎么办?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的逻辑问题
我们知道学生在提出猜想时说出的所谓依据,有的是正确的依据,有的是错误的依据,或者是假象。假如学生真的在自己的依据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猜想:物体的形状、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重力;液体的密度、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我们如何处理?
先来看几位老师的处理,甲老师:有学生提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老师演示实验:铁块在浸末水中前。
师:浮力大小有没有变化?
生,变大。
师,铁块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生,没有变化。
师,所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关系。
师,是的,由此可以发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
乙教师:(学生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演示实验:鸡蛋浸没水中,下沉;鸡蛋放在盐水表面,鸡蛋漂浮。
师,所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丙教师:再探乒乓球。一半浸入、一大半浸入、完全浸入。让学生分别感受手的感觉,并观察液面有什么变化?
生,一半压入,浮力小;一大半压入,浮力大;全部压入水中,浮力最大。
师,液面呢?
生,液面上升;又上升;上升最多。
师,液面不断上升叫什么?
生,V排变大。
师,浮力大小与V排有关。物体的体积和V排相等吗?一半浸入时,V排≠V物,和浸没时相比,浮力相等吗?
生,不相等。
师,V物没变,浮力变了。所以,浮力大小与V物无关。
丁教师:浮力是液体或气体给物体的,所以与物体无关,只与液体有关,即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浮力大小和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在研究一个量与几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而控制变量法的使用要符合一定的逻辑方法,在探究因果联系时是有一定逻辑方法的。传统逻辑总结出五种探究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这些方法由英国哲学家培根做出初步的概括,而由逻辑学家穆勒加以系统的整理和阐述,在逻辑史上称为“穆勒五法”。
所谓“穆勒五法”是指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共变法是控制变量法的基础。笔者在此介绍一下共变法:
如果在被研究的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中,只有一个情况(变量)也在变化,其他情况(变量)都不发生变化,这个唯一的变化的情况(变量)很可能与被研究现象有因果联系。
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