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学案)2016山东高一语文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祭十二郎文》导学案.docVIP

(山东 学案)2016山东高一语文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祭十二郎文》导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弄通课文,积累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辨析文言虚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4、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能较好的理解、翻译课文。? 2、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是怎样逐层深入的,注意体会作者以情动人的文笔。? 3、培养对古代散文名篇的鉴赏能力;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至情至性的人情美,和作者创造这种美的方法。? 导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 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学习本文破骈文散,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的语言。? 2、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祭文中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并了解文言虚词(邪、也、乎、矣等)在抒情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2、讨论分析法。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3课时 主要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知识。?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导入 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常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最残酷的事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营造氛围 引出课题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关于韩愈的信息 学生记好笔记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2、背景简介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 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哀恸欲绝的祭文。 3、文章评价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4、文体特征 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情感? 1、朗读,听录音,正音,自由朗读,个人展示,齐读(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的感情思路。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3)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 第二部分(4-9)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10-12)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3、理清文章的感情思路。(本文以抒情为主,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有什么标志性词语?) 明确:本文抒情的段落有?2、?5、?10、?11自然段,标志性词语为段首“呜呼”。 ?? 小结: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把难以抑止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中,这种抒情是波浪式的。?全文悲起悲结,中间穿插了两次叙述.抒悲愤是本文的主题,是茂盛枝叶,而叙述则是文章的框架,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