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 本讲内容提要 一、《史记》常识 二、《史记》体例 三、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 四、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 五、《史记》的进步性 六、《史记》的思想价值 七、《史记》塑造人物的方法 八、《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九、思考与练习 探讨:《史记》何以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一、《史记》常识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 “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 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史记》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 二、《史记》体例与版本 1、体例 “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 “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 “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创作意图: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 《史记》的流传和注本 《史记》在汉宣帝是方在私人间流行,东汉初,《史记》已残缺。据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云:“十篇残,有录无书”。张晏注《汉书》列出所亡的十篇篇目,但今本《史记》十篇俱在,此是否为后人补篡,仍有争论。汉元帝、成帝之间,褚少孙补写过《史记》。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并称为“《史记》三家注”。 三、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 大江东去 楚王流芳——《项羽本纪》 礼贤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文武双雄 英风伟概——《廉颇蔺相茹列传》 功成不居 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旷世奇才 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官场显形 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戎马一生 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汉匈和亲 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商道货殖 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史公记史 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四、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一)家学渊博 父司马谈“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二)读万卷书(通晓百家) “年十岁则诵古文”。 转益多师,向儒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 阅读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至古老的有关三代的典籍,下至西汉盛世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至于诸子百家的著作,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的史料,乃至朝廷的公文档案。 (三)走万里路(知人论世) ①考察历史遗迹 司马迁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对历史真相探根求源。会稽遗址;长沙水滨;登封许由;楚地春申宫;丰沛之地;曲阜庙堂等。 ②接触与历史有关的人物 交游进一步丰富了《史记》的材料来源,加深了对某些历史人物、民风民俗的 印象和理解。 薛地多暴桀子弟;齐地民性豁达; 鲁地多缙绅之士。 (四)子承父命述史 父亲重托 父司马谈临终前对司马迁说:“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俯首流涕,向父亲表示:“小子不敏, 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太史公自序》) 立志修史 此时的司马迁之所以修史,为的是给西汉及前代历史作总结,颂扬圣君贤臣的德行功绩,是润色鸿业的自觉行动。 (五)蒙受“李陵之祸”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 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