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近泗洪名师·名校长”专栏约稿要求
一、对 象:
泗洪县域内的在职在岗的特级教师、名教师、名校长
二、体 例:
1、【人物简介】(300字以内,简介个人荣誉、称号等);
2、【他人眼中】一般选取领导、同事、学生三种类型人物对当事人的评价,总字数600字左右;
3、【人物报道】文章主体,以第三人称口吻,记述当事人的成长经历,要给人学习向上的动力,3000字左右;
4、【自 述】谈谈自己的感想、感慨或自己对教育的理解,1000字左右。
5、【图 片】工作照、生活照各一张
三、时 间:
每月初约稿,每月15日前提供稿源;每月底发布。
范 例
(以下文章已发表于2008年《成才导报》)
【人物简介】
王海云,江苏省泗洪育才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小学部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劳动模范、优秀班主任,宿迁市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名师、语文学科带头人,泗洪县名师。
【他人眼中】
领导 黄振宇(泗洪中学校长)
作为一名教师,他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被评为省首届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好榜样;作为一名管理者,他坚定执行学校的管理决策,根据部门工作特点,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学校因此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认真学习、勤奋工作、和谐待人,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同事 韩文峰 政教处主任
经历着身边的事,感受着身边的人。提起王校长,一个以身作则、勤勉干练、热爱读书、豁达开明、爱校如家的形象总会清晰的出现在脑海中。
和她共事,你总会感觉到她的身上有一种精神在流动,有一种热情在辐射,那就是对事业的执著和对学生深沉的爱。她的精神和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教师乐于和她交谈,谈教学、谈读书、谈孩子成长、谈苦恼和迷惘,交谈中,问题有答案了,思路清晰了,脸上有笑容了;学生把她当作朋友,给她写信、给她留言、向她诉说心里的委屈和想法,她也时刻关注着学生,不忍心看到一个学生受委屈,在她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力,要用爱和鼓励去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力;家长们把她当作教育孩子的引路人,每一次家长会,她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见解、观点总是博得一阵阵的掌声。
学生 侯佳 上海交大二年级
小学毕业已经7年多了,但是每每看到小学的毕业照,她总是能回忆起当年王老师教我们的那一幕一幕。
王老师和其他的老师不一样,在教学中,她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她不希望学生全部从老师那儿学到知识,她知道只有她们自己愿意去学,想学,才能学得好。在课堂上,她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疑问?就是这些外人看来不起眼的话语,在课堂中却能很好激发同学们的思维。
王老师对待学生总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为某个学生课业成绩优秀就偏袒他。在平时的生活中,她也非常注意学生品行的培养,当学生中有不良风气或是有学生养成了坏习惯,她总会非常严肃地教育他,始终是她们的良师益友。正是她这种无私、为学生着想的品质,让她在学生中拥有很高的威信和亲和力。
转眼已经7年了,但是每当她想起王老师的一言一行,仍然觉得受益匪浅。
和太阳一起奔跑
江苏省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杜怀超
每当晨曦洒满校园的时分,在风景优美的校园里,人们总能看到一位普通的女教师踏着橙色的塑胶跑道,和太阳一起奔跑,飘逸的长发和她的教育梦想一道飞扬。她就是她们育才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小学部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王海云老师。
一、初为人师――一片冰心在玉壶
1987年8月,那是个灿烂的岁月。怀揣着五彩的梦想,她满怀激情地走上讲台。哪知第一课,迎来的是却是一盆冷水:课堂上,学生们像锅里的皮球,按住这个,浮起那个;最恼火的是班务工作,觉得自己随时随地都在督促打扫清理,评比时,总是全校最差;白天和“小魔头”们打交道,晚上还得备课,可常常一晚上备不出一节课……想到自己一辈子将要这样与蒙慒的孩子混在一起,一丝怅惘涌上心头。
有个孩子学习不好,又调皮捣蛋,上课没一点老实气,王老师只好把他的位子调到了最后一排。过了几天,孩子的爸爸到学校,见了她,先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然后真诚地说:“王老师,我是文化大革命时的初中生,没学到什么文化,我不惜一切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就是要他受到好的教育,孩子的事,就拜托您了。”一个堂堂男子汉,为了孩子居然给一个年轻女教师鞠躬行礼,她被震撼了。她开始明白: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老师是孩子灵魂的工程师,能育人、教人,也能毁人、误人。从此,她决心投入自己全部的激情与热情,凭借执着与勤奋,走向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学生们穿着春装到学校上课。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两节课后,天骤然变冷,阵阵冷风冻得学生瑟瑟发抖,王老师看在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