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防火防爆技术与设施一.控制可燃物技术1.1燃烧条件(回顾)(1)可燃物:可燃物质(防火防爆的主要研究对象):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且当火源移去后能继续维持燃烧,直至燃尽;凡是能与空气、氧气和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有气、液、固态之分。难燃物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但是阴燃,当火源移去后不能继续燃烧;不可燃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被点燃。一.控制可燃物技术1.1燃烧条件(回顾)(2)助燃物(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能,能与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氧气最常见,空气中含氧,因此生产生活中被氧化剂包围。(3)着火源:能引起可燃物着火的能源。化学能、电能、机械能、核能等都可以。(4)相互作用,达到某些要求。原则:必须阻止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从设备、容器等中漏出,限制火灾爆炸危险物、助燃物、火源三者之间的相互直接作用。一.控制可燃物技术1.1.1灭火原则早报警,少损失;边报警,边扑救;先控制,后灭火;防中毒,防窒息;听指挥,莫惊慌。1.1.2灭火原理 控制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如果同时控制三个条件中的两个条件则更安全可靠。一.控制可燃物技术1.1.3灭火方法一.控制可燃物技术1.1.3.1冷却法 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或将临近着火场的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采用吸热灭火剂,大量喷射到可燃物上,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停止燃烧。将灭火剂喷洒在火场附近未燃的易燃物上起冷却作用,防止其受辐射热作用而起火。灭火剂主要是水,也有固体二氧化碳、液体二氧化碳和泡沫灭火剂等。一.控制可燃物技术1.1.3.2隔离法 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着火源隔离开来)将燃烧的物质和附近未燃的可燃物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森林火灾的扑救,一般在火源的下风处,迅速开辟出一片隔离带,以阻断火势蔓延。(如大兴安岭火灾扑救)适用于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火灾。具体措施如下:迅速转移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助燃(氧化性物品)物品;关闭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封闭、堵塞建筑物上的洞孔与通道,改变火灾蔓延途径;围堵、阻拦燃烧着的流淌液体(如防火堤、砂土等);拆除与火源连接的可燃建筑物。一.控制可燃物技术1.1.3.3窒息法 窒息法:用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包围燃烧物,使燃烧物因缺少助燃物质而停止燃烧。具体措施如下:用不燃或难燃的物质,如黄砂、干土、石棉布、湿布等直接覆盖到燃烧物的表面;将惰性气体或水蒸气通入燃烧区域内,稀释空气中的氧;封闭正在燃烧的建筑物上的洞孔与通道;围堵、阻拦燃烧着的流淌液体(如防火堤、砂土等);一.控制可燃物技术1.1.3.4化学反应中断法 化学反应中断法:将抑制剂掺入到燃烧区域中,以抑制燃烧连锁反应进行,使燃烧链中断。 用于化学反应中断法的灭火剂有干粉和卤代烷烃等。一.控制可燃物技术1.2控制可燃物在可能条件下,以难燃和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降低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防止可燃物质的跑冒滴漏,对那些相互作用能产生危险的物质加以隔离,分开存放。二.控制助燃物技术控制氧化剂(1)贮存运输时,防止受热、摩擦、撞击;(2)对于遇水、酸氧化性增加的氧化剂,贮存时特别注意通风、防潮湿,并与酸、碱、还原剂、可燃粉末状等隔离。三.控制火源化工企业中,常见的火源:明火、化学反应热、化工原料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过热和火花、静电放电、雷击和日光照射等。三.控制火源3.1明火明火:化工生产中主要指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用火。加热用火:加热易燃液体时,尽量避免采用明火,用蒸气或其他载热体代替。若必须采用明火,设备应严格密闭,燃烧室与设备分开建筑或隔离。维修用火:主要指割焊、喷灯、熬制用火等。危险车间,避免焊割作业;修理设备或管道时,确保系统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检查等。(1)敞开的火焰、火星和火花等,引起火灾的主要着火源。(2)工厂中熬炼油类、固体的沥青、蜡等;(3)维修作业中的喷灯;(4)在存在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地;(5)注意防火间距。三.控制火源3.2摩擦与撞击摩擦与撞击:设备保持良好的润滑,经常除可燃污垢;搬运盛装可燃物的容器时,严禁抛掷、拖拉、震动等;防保生产场所禁止穿带铁钉的鞋子;凡是撞击的两部分采用不同的金属制成等。在有爆炸危险的生产中,各种防摩擦和撞击的措施见121页。三.控制火源3.3电气设备(1)电气设备可引起火灾爆炸的原因;从电气防火角度看,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有:1.电气设备质量不高,安装使用不当,保养不良(如过载、短路、接触不良、电弧火花、漏电);一、 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1. 过载——过载是指电气设备或导线的功率和电流超过了其额定值。造成过载的原因有: (1) 设计、安装时选型不正确,使电气设备的额定容量小于实际负载容量。 (2) 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