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岗职工道德模范典型材料
愿逐月华照流人——覃玉华故事
这世间有很多事情是会让人上瘾的,比如覃道周于壶瓶山沟壑纵横的电线,比如奉天和尚于夹山寺的木鱼,再比如石门人于门前屋后的柑橘,总结起来也无外乎两个字,热爱。
一位下岗职工创业成功之后,对做慈善上了瘾。十多年来,她为石门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修路、修桥,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为扶贫助学捐款捐物,累计达一百多万元。她的慈善事业还在继续,她是覃玉华。
去年5至6月,覃玉华被全市30多个机关单位、学校、企业邀请,讲了30多场课。在湖南文理学院的讲堂上,这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创业者有些手忙脚乱。
仔细梳理覃玉华的蹒跚步履,不得不感叹,她的故事不仅励志,还传奇。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她说:“什么样的女人最美?我觉得,孝敬父母、关心孩子、关爱老人、关爱弱者的女人就最美。”
唐代诗人张若虚曾写道:“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放在覃玉华身上,似乎也是她本人的一种写照。
“丫头,我这辈子欠你的太多了……”
说这句话的,是覃玉华的母亲。
覃玉华1965年出生在石门县所街乡一个偏远的山村,父亲本是一位山村教师,因有一手祖传的治眼医术,成了远近知名的“赤脚医生”,家里常常门庭若市,一家人乐善好施,在邻里乡亲里流传着“好人”的称道。其实,她的家境并不宽裕,覃玉华上有5个姐姐,下有1个弟弟。父亲说,做好事善事是人一辈子的荣耀,这话在她的心底生根发芽。
百善孝为先。覃玉华考学走出山村,在县城成家立业后,便将父母接进了城,一伺候就是10多年,一直陪伴二老走完最艰难的路程。
覃玉华的母亲老年患严重的脉管炎,双脚脚趾长期深度腐烂,且奇臭无比,覃玉华介绍,旁人从她家门口经过,会闻到臭气做呕,母亲疼得下不了床,度日如年。
做女儿的最懂得母亲的心,更怕老人家想不开。那几年里,每到用餐时间,覃玉华按时赶回家给母亲弄饭;每天帮母亲清洗脚趾,因为脚趾上每天都有腐肉,必须先用水泡一会儿后,再用棉球轻轻擦拭上药。可就算手再轻,母亲依然疼得凄厉呻吟。母亲疼的是脚趾,女儿疼在心里,好些时候帮母亲洗完脚趾,她都会躲在一边悄悄地哭。
过度的疼痛还是击垮了母亲,她觉得自己拖累了孩子,活着是受折磨,几次想跳河寻死。覃玉华就发狠对母亲说:“妈,你要是死了就是对不起我。是你把我养大的,难道我不应该养你的老吗?”这才安住母亲的心。1000多个日夜过后,母亲弥留之际,流着泪对她说:“丫头,我这辈子欠你的太多……”
而对于因手术失败成了盲人的父亲,覃玉华则带着游了一趟北京,了却了老人家一生的夙愿。她说,只要父母这辈子没留太多的遗憾,她心里就会安稳好多。
对公公婆婆,覃玉华同样如此。XX年,公公婆婆流露出想坐一次飞机的愿望,当时正是生意旺季,店里缺人手,丈夫又在外地,她每天忙得喝茶的时间都没有。安顿好生意,她就一个人带着两老飞到重庆。
重庆的山路十八弯,公公有风湿性关节炎,不敢上下坡,覃玉华说服二老,让她背起公公游完了渣滓洞、白公馆,后来再去云南、再到广西。回家后二老和邻居们炫耀,老人们都羡慕得不得了,说二老找了个好媳妇。
“老天给我送来了一个好女儿!”
说这句话的,是石门县楚江镇一个叫陈群英的孤寡老人。
覃玉华还是一个管得宽的人。所街乡有很多留守老人,谁家老人负担重,谁家老人腿脚不灵便,谁家老人常患什么病,她都一清二楚。近些年的春节,她都会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封个200元的红包,孤寡老人、贫困老人则多给一点,每人500元、1000元不等。
陈群英就是她义务资助的孤寡老人之一,差不多每个月覃玉华都要到陈家去一趟,帮她晒晒被子、搞搞卫生,嘘寒问暖。这几年老人穿的衣服几乎都是覃玉华送的,床上用品也是她买的,老人家逢人便说她是个“福老”,老天给她送来了一个好女儿!
去年春节前,她发完红包得知老人杨国军年货还没有着落,当即给他塞了1000元,让他去办点年货过年。“看到有老人为难时总想帮一把,这已成了我的一种情结,一种习惯。”覃玉华说。
有一次,覃玉华去医院探望姐姐,病房里遇到一位老人在吃盒饭。覃玉华注意到没人照顾她,她的盒饭吃了一半,又收了起来。一打听才知道,她准备把一位好心人送给她的那份盒饭分成两顿吃。老人来自石门县新关镇,已经70多岁,10多年前失去了儿子,2年前又失去了丈夫,无依无靠。覃玉华鼻子一酸,当场把仅有的500元现金给了她,随后又专程送了3000元,让她顺利度过了那段艰难日子。过年时,又专程给老人送去年货。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覃玉华的丈夫杨祖毅跟记者列举着:易家渡镇有位老人,一家四口,妻子和两个孩子都是傻子,我们一次性资助了他2000元;所街乡合兴村有位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