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器官移植的定义及发展器官移植含义器官移植发展器官移植面临的伦理问题“人是机器”与人格同一化与公共医疗资源短缺的矛盾医生所面临的伦理压力器官商品化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人类尊严原则自主原则谨慎原则公正原则互助准则器官移植未来展望俄罗斯男子换脑手术3D打印技术参考文献 器官移植的定义与发展器官移植的含义器官移植是通过手术等方法,替换某一个体体内已损伤的、病态或衰竭的器官,也指将体内的器官移位 [1]。各方对器官移植的定义不同,但是器官移植的基本内容都已包括。总的来说,器官移植就是指在医学上,以挽救人的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以手术为手段,将一个保持生命特质的、健康的人体器官移植到病人体内,使病人身体重新康复的医疗方法。器官移植的发展 器官移植的概念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只不过那时候的人们并没有对人体有足够的认识。在西方,古希腊伟大的诗人荷马曾描述过狮头羊身蛇尾的嵌合体。在《圣经·创世纪》中,讲述了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的故事;在东方,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一书中记载神医扁鹊为鲁公扈和赵齐婴作了开胸术,两人互换心脏,治愈了疾病。这些神话或是古文记载真实性或不可考,但是可以看到古代人民对器官移植想法的萌芽和实践。而器官移植的真正临床应用一直到二十世纪才逐渐成为了现实。1905年,美国籍学者莱克西斯·卡雷尔把一只小狗的心脏移植到了大狗的颈部,作为器官移植的先驱获得 1912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1967 年,南非开普敦的巴纳德医生成功完成了第一例人体心脏移植手术。我国人体器官移植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包括肝移植、肾移植等移植手术。1974 年第一例肾移植成功,1978 年第一例肝移植成功,1978 年上海第一例心脏移植成功。1979 年,我国卫生部、同济医科大学成立了卫生部第一个器官移植研究所。尤其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大规模开展了肾、肝、心、肺、胰岛等器官的移植及相关器官的联合移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各种器官移植技术均已进入全面的实际应用阶段。器官移植这项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器官移植面临的伦理问题“人是机器”器官移植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自1902年莱克西斯·卡雷尔的狗心脏移植开始,人体器官移植已经蓬勃发展,到现在已经具有一套较完善的医疗应用体系。到目前,除了大脑外,几乎所有重要的组织和器官,如心脏、肾脏、肝脏、角膜、骨髓等,都已经实现了人体的器官移植,并得到了成功。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到现在在技术层面上,已经可以实现人脑的移植。同时细胞工程、组织工程学与克隆技术的发展,也会带动器官移植的发展,终将为之提供充足的器官,并为将来批量培养备用器官及进而开设器官银行,从而为大大延长人的寿命开辟了广泛的可能性。但是器官移植在技术上的成熟与可行性并不代表它的普遍有效性,不代表它的实际应用前景有多光明。首先任何技术的应用都是有风险的,器官移植作为一项新型医疗手段,是存在未知风险的。其次,也是伦理学所考虑的,器官移植触及了人类一切价值的核心——生命的价值和尊严,触及人对自身生命的完整性的理解,触及人的身心关系和人格的同一性[2]。我们可以想象未来器官移植将会变为什么样子:医生面对着众多器官,根据病人需求,挑选着适配的器官,病人说换什么就换什么,喜欢蓝眼睛就换角膜,喜欢三个肾就再加一个,而医生则负责将这些零件组装到病人身上。这样的病人或许更像是医生的作品,或是说人是人定制的作品。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和拉美特利提出的“人是机器”的古老观念正在复活,这种观念的复活和技术应用的人文环境的相应变化,特别是宗教观念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的减弱,渐渐淡化了生命的神秘感。生命是值得敬畏的,就算神秘感已经淡化,但也应当去保持一个人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像机器般随意添加减少零件。这就需要生物学家和医生担起器官移植发展方向正确性引导的重任,也是对生物学家和医生道德水平的考量。(二) 人的同一性与人格同一性如果说一个人换了角膜,人们会觉得他还是原来那个人;如果他还换了肾脏,还换了心脏,还换了肝,几乎除了大脑外能换的都换了,人们还会觉得他还是原来那个人吗?如果他连大脑都换了呢?如果他只换了大脑呢?可能看法就不一致了。那么什么是人?人的本质是什么呢?人格的同一性又是什么呢?人改变到什么程度我们会说他的人格同一性发生改变了呢?器官移植绝不是简单的器官的机械叠加,如果一个人的器官发生了替换,那么他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一定会发生变化。这些已有实例证实。对于“人 ”这一概念,哲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讨,不同的人给出的定义不同。而我赞同马克思的说法。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人能脱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