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学案表达技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   2、积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术语 二、考点概说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指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结构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三、方法点拨   1、如何准确判定所用的表达技巧? 解答古诗表达技巧题最关键的一步是表达技巧的准确判定。如何准确判定呢?除了熟练掌握各种常用表达技巧的特征,重点辨析最常见的表达技巧外,更要懂得判定的切入角度和运用特点。 所谓切入角度,主要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四个角度。那么,对于那些未指明鉴赏类别的试题,哪个角度应优先考虑呢?判定整首诗的表达技巧时,“表现手法”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不宜优先考虑;判定某一句(联)或某一片时“修辞手法”应优先考虑,其次是表现手法。“结构技巧”一般只有题干上问到了才考虑。简而言之,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 所谓运用特点,指的是各种表达技巧在古诗中常以连用、套用和兼用方式综合运用。因此还要从整体与局部、大类与小类、单一与综合、明用与暗用多个角度审视辨别。 2、如何审题? 古诗表达技巧题的题干一般由范围语和角度语两部分信息构成,“范围语”限定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鉴赏范围大小,试题可分为分析局部题和分析全诗题两种。“角度语”限定分析手法的角度,依据分析角度不同,试题可分为明示型和暗示型两种。明示题指明确指出考的是表达技巧,它又分未指出手法类别、指出手法类别和给出运用的手法类别三种。暗示题是未明确指出考表达技巧,但题干语“如何写出”“请赏析”已包含表达技巧在其中。 【示例】指出下面古诗鉴赏表达技巧题设题方式的不同点。 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诗的颔联||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3)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4)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这四道题的题干都由范围语和角度语两部分信息构成(以“||”为界)。从分析范围看,(1)(4)属分析全诗型,(2)(3)属分析局部型。从分析角度看,(1)(2)(4)属明示型。(2)要求分析“修辞手法”,属于指出手法类别题。(1)属未指明具体手法类别题。(4)已具体指出全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属给出运用的手法类别题。(3)属暗示型。 3、如何答题? 要答好表达技巧题,必须把握住“大三小三二式答题法”。所谓“大三”就是答题三步骤:指(指出手法)→析(分析运用)→点(点出效果)。(当然,要视问法而定,有的题不一定把这三步全部答出。)所谓“小三二”,“三”就是指在第二步——分析运用时要答出三个要点。如“借景抒情”包括何景、何情、景与情的关系三个要点。“衬托”包括何为主体、何为衬体、主体与衬体何关系。“虚实结合”包括何为实景、何为虚景、虚景与实景间关系三个要点。“二”就是在第三步——点出表达效果时应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这种手法本身的表达效果,二是这种手法(技巧)给表达的思想感情带来何种效果。 运用“大三小三二式答题法”可强化分点答题意识,提高规范答题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拿满分。 【示例】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答: (注:不可答成“拟人”,拟人只在第一句有),将, 。 四、高考体悟 1、(2013课标全国Ⅱ,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2、(2013天津,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3、(2013安徽,8—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