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四 │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点拨】 ◎探知——地方时是指因经度不同的地方,造成时刻(钟点)不同,这种各地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人们又把全球每隔15个经度划分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出24个时区。并且规定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这就是区时。 ◎关键——确定日期范围时最关键的是确定0点经线。因为18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 专题四 │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 等高线图中的“三度”计算 1.有关高度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其最大的相对高度为大数减小数,再加两倍等高距。即HH大-H小+2d。其最小的相对高度为大数减小数。 专题四 │ 重点要点探究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海拔。但在陡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 (4)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范围为:H大≤HH大+d,H大指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点的高度。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范围为:H小-dH≤H小。其中H小是指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点的高度。 专题四 │ 重点要点探究 2.有关坡度的计算 坡度=高差/水平距离=高差/(图上距离/比例尺)=高差/图上距离×比例尺。 注意:公式中的高差往往由等高距决定。由此可见,坡度大小与高差(等高距)、比例尺(或与高差和比例尺的乘积)成正比,与图上距离(往往由等高线的疏密或图幅大小决定)成反比。 3.有关两地间气温差的计算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 专题四 │ 重点要点探究 例3 [2011·课标全国卷] 读图4-3,完成(1)~(3)题。 专题四 │ 重点要点探究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 m B.55 m C.60 m D.65 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 m B.40 m C.65 m D.90 m 专题四 │ 重点要点探究 (1)C 【解析】 图中最高处海拔在80~8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20~25米之间,所以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米,但不能是65米。 (2)C 【解析】 ①②③④四处,③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河流流速最快。 (3)B 【解析】 在河流①与②之间的等高线最窄处修建大坝,根据坝高并结合比例尺可知,坝顶长度约为50米的五分之四,因此坝顶长度约为40米。 【点评】 此题一方面涉及相对高度的计算,另一方面也涉及长度的计算,在线段式比例尺图中计算长度时,尽量用直尺来实际测量一下,避免出现太大的误差,而使结果出错。 专题四 │ 重点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点拨】 ◎探知——绝对高度也叫“海拔”。高出平均海平面(又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高度叫做绝对高度。在地图上表示的高度都是绝对高度。由于海平面不是一个标准的水准面,因此各国在绘制地图时尽量使其标准面接近水准面。我国各地的绝对高度以青岛黄海水准原点(即黄海平均海水面)为起算点;相对高度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专题四 │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四 人文地理方面的计算 1.人口有关计算 (1)人口密度=人口数∕总面积 (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3)生育率=出生人口数∕育龄妇女数×100% (4)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5)人口总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被抚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 (6)性别比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表示。 专题四 │ 重点要点探究 (7)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2.其他人文方面的有关计算 某地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产业构成=某产业部门产值/总产值×100% 垦殖指数=耕地面积/总面积 专题四 │ 重点要点探究 例4[2011·四川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高考英语复习 读后续写阅卷流程、评分标准及备考策略 课件.pptx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市棕北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音频及原文).pdf VIP
- 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试卷及答案汇总.docx
- 徐宁金枪手人物介绍水浒传.pptx VIP
- 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pptx VIP
- DB37T1914—2024 《液氨存储与装卸作业安全技术规范》.pdf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投诉处理制度.docx VIP
- 2025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pdf
- 保安服务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docx VIP
- 水草清理装置水下机构的设计.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