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课程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各国社会保障比较 主讲教师:刘琼 joaneter@163.com 第一部分 课程引言 Question 1 Why—我们为何要学习各国社会保障比较? 社会保障的性质:再分配机制 社会保障的理念:理论基础和路径依赖 各国的经验总结 中国的现实选择 Question 2 What —围绕各国社会保障,学习什么? 不同的历史契机—各异的社会保障理念和意识 不同的社会保障理念和意识—各异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模式 不同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模式—各异的方案比较 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Question 3 How—这一学期,我们怎么学? 课程讲授 (1-12,15,16周) 15’*5=75’ 课堂演示 (10个重要章节) 20’ 课堂讨论 (13-14周) 25’ 期末复习 (17周) 课程成绩=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 关于教材 吕学静:《社会保障国际比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版 章晓懿:《社会保障:制度与比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关于推荐读物 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罗元文:《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劳动出版社,1998年版 王梦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版 成思危:《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年版 关于教学大纲 第1讲 课程介绍 社会保障的重要观点和要件形式 第2讲 社会保障的机制选择 第3讲 各国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4讲 各国社会保障的制度模式 第5讲 各国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 第6讲 各国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 第7讲 养老保险制度国际比较 第8讲 医疗保险制度国际比较 第9讲 失业保险制度国际比较 第10讲 工伤保险制度国际比较 第11讲 生育保险制度国际比较 第12讲 社会救助制度国际比较 第13讲 社会福利制度国际比较 第14讲 社会保障改革:反思与再选择 第二部分 课程讲授 Part 1: 社会保障的重要观点 1、社会保障是超社会形态的永恒课题 无论在远古时代,在前工业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还是在进入现代化大生产时代,乃至今天,社会保障始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变革解决方式的过程之中,这一探索与实践过程至今仍然在进行之中。 中国的实践探索 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录片 2009年2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社会保障的决定因素 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道德准则,但这种关注与保护的措施又是以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的。 文化、价值观取向也是决定一个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的重要方面。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历史习俗、特别是价值观取向,会导致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保护采取不同的计划和方案,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老弱病残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保障,采取不同行动与措施。 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保护的道德准则,归根到底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不同的经济前提决定不同的道德准则与文化模式。 原始社会有社会保障吗? 原始社会要解决老弱病残的问题吗? 西蒙斯研究小组的发现 20世纪40年代中期,西方人类学家西蒙斯研究小组在进行跨文化研究阶段考察时发现: 澳大利亚土著人、爱斯基摩人和加勒布印第安人的某些群体,都在某种情况下实行过杀婴和杀老人的做法。 在澳大利亚的一些比较贫穷的地方,饥荒时期还用杀害女婴的办法来减少人口,时而还有食婴现象。 塔斯马尼亚土著人过着游牧生活,以便在不同季节从不同地区获得食物,那些老弱病残者,那些过于虚弱的成员,就被抛在迁移的队伍后面掉队而淘汰。 哈拉兰博斯的考察发现 加拿大哈得逊湾以西的加勒布印第安人的进食原则: “首先让有活动能力的成年男子吃饱,因为倘若他们过于虚弱不能打猎,大家就会没有食物可吃;其次是让这些人的妻子吃饱,因为这样她们可以多养孩子;男孩更受重视,因为他们长大之后可以成为猎手。老人是首当其冲的被淘汰者,灾荒时他们要光着身子走到雪地里去自杀。如果老年人都死了,就轮到了女婴。杀害女婴和老 人的行为是文化所决定的行为模式,为的是在食物极端匮乏的情况下,保证整个群体存活下去。……上述习俗似乎很古怪,甚至很残忍,但是从某个特定的经济环境来看,它们又是生活中一个明智的、合理的、可以接受的选择。” ——M·哈拉兰博斯:《社会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8月版第5页。 研

文档评论(0)

jhxctxv3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