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色经典文学的结构启示―以《红岩》为例
摘要:红色文学作为构建爱国教育的最突出的典范,它有着继承革命传统教育的意义,在当代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在文学作品中象征着思想和组织,也象征着英雄人物性格的纯洁。本文以红色经典《红岩》为例,分析红色叙事的结构与象征性,对主人公许云峰和江姐的爱国形象进行解读。
关键词:红色经典 爱国主义 《红岩》
引言
1958年2月,《红岩》首次发表于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刊物《红旗飘飘》第6期上,原题为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得到永生》,首次发表之后就掀起热潮。1961年到2000年,《红岩》共再版3次、重印59次,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这在所有红色经典文本中都是首屈一指的。《红岩》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的确值得我们去认真地体味与反思。
由于《红岩》是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因此也就产生了红色经典文学所独有的人文奇观,它使读者从“传奇”中去体验“真实”,同时又从“艺术”中去感悟“历史”。这种宏大叙事手法,在世界文学中在已存在。19世纪俄国、法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和20世纪前苏联表现革命运动和卫国战争的作品,创造了史诗文学的高峰。但中国革命“宏大叙事”的独特性表现在,它不但要反映时代特征,而且通过重大事实与艺术虚构的结合创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红岩》正是以其虚实结合的审美法则,其篇章结构创造了宏大的叙事艺术。
一、作者罗广斌、杨益言与《红岩》创作背景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1948年被关入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的时候,都没有想过要写《红岩》。他们是解放后在重庆团市委工作以后,才逐渐萌发创作念头的。1956年,他们写了50余万字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1958年,党中央和重庆市委又要他们“尝试用长篇小说的形式来表现这个题材”。《红岩》出版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也创造了红色经典文学之最。在广大读者心目中,作品中的革命者形象,具有“红岩般高大、雄伟、坚强的基本特征”,发挥了用文学作品教育青少年的巨大作用。
二、《红岩》叙事结构分析
解读《红岩》,应该用“倒叙”的方式来进行。在作品最后一页,有一段极富象征性色彩的描写:“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表明重庆这座山城即将解放,革命事业将圆满地告一段落。从“顺叙”的方式来解读《红岩》,会发现在整个故事的设计和安排中,实际有一个组织、启发和指导的具体过程。
第一,许云峰、江姐为《红岩》的主角。许云峰是出身工人的工运领袖,重庆地下党负责人之一。他虽在渣滓洞被单独关押,却对所有难友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他用硬朗的脚步声,铁镣碰响的当啷声,向每间牢房致意”。为塑造许云峰高大、完美的革命者形象,作者甚至舍弃了让其家人探监等日常化的情节。江姐虽有家庭,却等于没有家庭生活。她年幼的儿子没有在作品中出现,与丈夫的关系也只是一笔带过。为突出江姐纯洁到几乎透明的革命献身精神,作品第四章特意安排了这样一个“细节”:她赴华蓥山途经一座城门时,突然发现城楼上悬挂着丈夫彭松涛鲜血淋漓的头颅。但她强忍悲痛,“微显不安”的神情,居然瞒过了前来接应的华为。集体主义理想战胜了个人的欲念,由此升华为一种排斥常性、世俗性的崇高品质,正是《红岩》希望传输给读者的创作理念。
第二,许云峰、江姐和徐鹏飞等面对面所进行的精神较量,以及有关人生观的“论辩”。小说第九章,许云峰与徐鹏飞的“对话”,是一种典型的全知全能的叙事。因为,作者不仅能够掌握人物的思想活动,还预见到前者的叙述终将“压倒”后者的叙述:
徐鹏飞声调一变,厉声说道:“你们应该明白,现在能掌握你们命运的人,不是你们,而是我!为了自己,你们应当想想……我不需要你们履行任何手续,不需要任何代价,只要一纸自白书,就可以立即改变你们的处境!”……
“我们在你手中?”许云峰忽然放声大笑,他对着瞠然木立的敌人,舒开两臂,沉着而有力地聚合拢来,像一个包围圈,把对方箍在中间:“你们早已落在人民的包围中,找不出逃脱毁灭命运的任何办法了。”
徐鹏飞勃然变色,一时不知如何对付。他不能忍受这种宣判式的言论。
这种“对话”情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说中被广泛地采用。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语言,已经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变成了关于现代中国的叙事,更是属于50年代后被重新安排的中国的历史叙事了。“红色”叙事的完成,不仅得益于叙事性,某种程度上还得益于象征性。因为红色象征着思想和组织的纯洁,也象征着主要英雄人物性格的纯洁,主人公不再有普通人身上那种日常性和世俗性――它虚构了一种现实中不可能有,但主观意念中却可能存在的精神现象。与此同时,“红色”叙事作为重建中国叙事的最突出的特征有着“革命传统教育”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简要分析布―加综合征并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胃溃疡案例研究.doc
- 简议建筑电气施工管理.doc
- 简论我国机械制造业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doc
- 简论数学学习与数学课程改革.doc
- 简述《三国演义》各翻译本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doc
- 简述中波台自动化监控前端系统.doc
- 简述呼伦贝尔地区民族.doc
- 简述国内肛肠外科发展现状.doc
- 简述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doc
- 简述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管理的有效运用.doc
- 2025AACR十大热门靶点推荐和解读报告52页.docx
- 财务部管理报表.xlsx
-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二章恒定电流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ppt
-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pptx
- 俄罗斯知识点训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pptx
- 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课件(统编版).pptx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七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7.2.1.ppt
-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第3讲圆周运动.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53Lifeinthefuture.ppt
- 2025-2030衣柜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