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呼伦贝尔地区民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述呼伦贝尔地区民族   摘 要:呼伦贝尔是个多民族的地区,居住有汉、蒙、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回、等多个民族。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相对集中的居住地,但又不是单一民族的居住地,而是几个民族的杂居区。他们有着各自的生活习俗,各兄弟民族之间也有着民族平等、亲密团结、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关系。   关键词:呼伦贝尔;民族;节庆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一、呼伦贝尔地区主要民族   (一)蒙古族   据考证,呼伦贝尔是蒙古族的发祥地。《旧唐书》记载了蒙古人的先民“蒙兀室韦”在额尔古纳河东岸密林中的活动,并从这里逐步向西部草原迁移。至公元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诸部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蒙古族人?悍、豪放,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用蒙古语文,解放前多信喇嘛教。   (二)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原居住在黑龙江北岸,十七世纪中叶迁至大兴安岭东麓、嫩江中上游。原以狩猎为主,后定居并转为经营畜牧业和农业。今大兴安岭以东地区的达斡尔族多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业;牧区的达斡尔族多从事牧区辅助性生产,兼搞多种经营。呼盟达斡尔族占全国达斡尔族人口的60%。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清代时用过满文。辛亥革命后至今普遍使用汉文,一小部分生活在牧区的达斡尔族兼用蒙文。   (三)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的祖先原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部和黑龙江中、上游广大山林地区,住桦树皮搭盖的“撮罗子”,穿兽皮,以狩猎和捕鱼为生。后来,出现了驯鹿养业。十七世纪中叶以后,迁入大兴安岭东麓嫩江各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流域居住,其中一部分于1932年从雅鲁河、阿伦河移驻呼伦贝尔草原。由于历史上频繁的迁徙,使鄂温克族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况,并有了各自不同的称谓。莫旗、阿荣旗、扎兰屯市的鄂温克人,现在主要从事半猎半农生产,鄂温克旗的鄂温克人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上述鄂温克人被称为“索伦”人。而生活在大兴安岭西北坡额左旗的鄂温克人于十七世纪从勒拿河迁来,现仍饲养驯鹿和从事狩猎生产,曾被称为“雅库特”人。   (四)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主要居住在鄂伦春自治旗,呼盟鄂伦春族约占全国鄂伦春族的半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与鄂温克语十分相似,无文字,使用汉文。解放前多信萨满教。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解放后,逐步实现了定居。在做好护林防火的前提下,由从事狩猎生产逐步转向护、养、狩猎并举,开展多种经营。   二、呼伦贝尔地区民族分布   蒙古族是盟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各旗、市,其人口的60.7%在牧区,以新左旗、新右旗为最多,海拉尔、扎兰屯、牙克石市人数也比较多。汉族遍布全盟13个旗、市,占全盟人口总数的87.6%,其中牙克石、扎兰屯市为最多,各占全盟汉族人口的17.5%;新右旗最少,仅占0.33%。达斡尔族人口中有40.9%聚居在本自治区,22.8%在鄂温克旗,其余分布在各旗市。鄂温克族的38.6%在本自治旗居住,其余分布较多的地区是莫旗、陈旗、阿荣旗、扎兰屯市、额左旗,合计占51%。鄂伦春族有70.9%聚居在本自治旗,莫旗和扎兰屯市的人数占18.2%。满族多在农区,占本民族人口的63%,其中扎兰屯市郊最为集中,占26.4%;林区占26.9%,牧区占3.5%。回族人口的22%居住在牙克石市,其次为海拉尔市、额右旗、额左旗等地。回族在少数民族的城市人口中所占比例最高,达20.8%。   三、呼伦贝尔地区民族节庆   (一)蒙古族节庆   由岭南迁来的蒙古族大都习惯过春节、正月十五、二月二、清明节、五月节、八月节、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的小年、除夕等节日,其习俗与内地基本相同。厄鲁特和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除春节外,则不重视这些节日。   厄鲁特蒙古人除了隆重过春节外,每到阴历五月五日,黎明后起来不说话,到河边洗脸、洗头、从野外采些花草拿到家中晒干留用,并提回些水给小孩们洗脸。   布里亚特蒙古对春节非常重视,称为“查嘎勒干”,视为辞旧岁迎新春人增寿的喜庆日子。   巴尔虎蒙古族在节庆上较重视“小年”和“大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全家团聚欢乐,吃团圆饭,喝团圆酒,祭灶洗灯盏;春节从年三十过到正月初五,以后还有十五、二月二要过的节日。   (二)达斡尔族节庆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民族传统节庆习俗与特点。   春节:达斡尔语叫“阿涅”,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从除夕下午开始,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庭院门户,干干净净过新年。   元宵节:达斡尔语叫“哈钦”,是春节的收尾,同样吃好饭穿好衣,过了十五就开始准备新的一年的生计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