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德藻的咏梅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萧德藻的咏梅诗   摘 要:本文通过对萧德藻的生平,萧德藻创作咏梅诗的社会背景,萧德藻的咏梅诗的赏析和萧德藻的咏梅诗与其他人的咏梅诗的比较四个部分的描写,使读者对萧德藻其人以及萧德藻的咏梅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咏梅诗,萧德藻,以丑为美,咏梅   中图分类号:l.1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一、萧德藻的生平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萧德藻的诗歌曾经名动一时,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萧德藻曾向曾几学诗。杨万里《淳熙荐士录》列他为第13人,说他“文学甚古,气节甚高,其志常欲有为,其进未尝苟合。老而不遇,士者屈之”。杨万里将他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举,称为“四诗翁”、“四诗将”。   萧德藻著有《千岩择稿》七卷,在萧德藻死后由其好友杨万里为其作序并刊行,可惜在元代时,在永州被毁,所以后人无法看到他的诗集了,这不免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遗憾。《全宋诗》也只辑录了他的十二首诗歌和若干残句。由于萧德藻的存诗不多,宋诗的研究者对他也没有给予很多的重视。各种文学史、诗歌史均未对其人其诗予以评价。所以直接导致当时名噪一时的大诗人至今的销声匿迹,人们对他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真的成了他所期盼的“隐士”。   二、宋代的咏梅诗   梅花是中国古老的花卉之一。今天提起梅花我们总是能想到它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又同兰、竹、菊被誉为“园林四君子”。但是任何事物想要被认识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梅花虽然在今天被大众所熟悉喜爱,但是最初它也是不被关注的。咏梅诗最早发源于《诗经》。但是直到宋代才发展到顶峰,宋代写咏梅诗的诗人没有清代的人多但是由于宋代文人对咏梅的偏爱,所以宋代的咏梅诗数量反而多于清代。宋代的咏梅诗数量比前代的咏梅诗数量加起来都多。足见宋人对咏梅的偏爱程度。宋代的咏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宋人用梅来表达思乡之情,用梅来表达对隐士情怀的向往,表达个人感情,通过咏梅来言志。不仅有个人情感的表达也赋予了梅深刻的内涵。可以说宋人的咏梅诗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还出现了记载梅的专著。在宋代几乎每个诗人都写咏梅诗,咏梅成为一种风气。   三、萧德藻的咏梅诗赏析   《全宋诗》中收录的萧诗这些诗每一首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有几首甚至堪称佳作。萧德藻的咏梅诗就是萧德藻七绝诗中最具有独创性的诗歌。   《古梅二首》(其一)   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古梅二首》(其二)   百千年藓著枯树,一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直愁斜日冻蜂知。   萧德藻的第一首咏梅诗是这样描写这枝古梅的,他首先把梅花比喻成湘妃这样的美女,可是这位美女却是立在冻僵了的蛟龙的脊背之上。萧德藻还把梅花比喻成像月亮一样的海中贝壳。可是这美丽的贝壳却是挂在珊瑚枝之上。这里的“冻蛟脊”和“珊瑚枝”都是对梅枝进行的比喻。通过这两个比喻我们能形象的感知到这枝古梅的丑陋、奇怪。可是接下来又写到这枝丑怪的古梅也有他惊人的妩媚,只是这惊人的妩媚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知晓的。只有晓寒能为之极致的妩媚所吸引,再无其它的欣赏者。很有几分孤高、凄凉的意味。也抒发了作者的知音难觅、缺少知己的感叹。作者好似有意的描写古梅的丑陋、奇怪,有几分“以丑为美”的意味。作者的比喻也比较新颖、奇特。我认为作者有以这枝丑陋且奇特的古梅自喻的意味。作者与古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的孤高、冷傲。同样感叹知音稀少,能理解自己的人不多。   第二首诗描写了一株被千年的苔藓附着着的枯树,它的古老的枝桠上只开出了一两朵花。这枝老树开放在绝壁之上,笛声很难传到这悬崖峭壁之上,可是这株老树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它只是担心在这寒冷冬日的黄昏被冻蜂知道它已悄然开放,要来打扰它生活的宁静。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这株古老的梅树所具备的孤高品格,以及厌烦尘世的纷扰的心情。我们也可以通过这首诗看出作者的归隐之志。   萧德藻所描写的梅都是丑陋的奇怪的,他们有古瘦,冷峭等特点,作者好似故意“以丑为美”,萧德藻所采用的比喻都比较新奇,用典多但是都很精确。将江西诗派的“点铁成金”的理论运用的惟妙惟肖。用字用词全是精心琢磨,精炼而准确。可谓是字斟句酌。萧德藻笔下的古梅个性鲜明,形象突出,精神鲜活,形神兼具。萧德藻的诗句看似简单易懂实则含义深远,韵味悠长。   我们还可以从他对“老梅”、“寒梅”、“瘦梅”的咏叹声中,看出萧德藻的气节情操,超凡脱俗、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可以看出他作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