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1课 劳山道士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把握文章内容,掌握文中的实词,特别是词类活用现象、通假现象。 2. 学习运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方法。 3. 认识心术不正、投机取巧的危害性,真正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重点难点】 1. 重点: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 2. 难点: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作品的寓意。 【相关提示】 1.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2. 劳山,现写成崂山, 在山东半岛东南部,号称“近海名山”、“神窟仙宅”、“灵异之府”。崂山道士拜师的地方,是在崂山道教的大殿上清宫。蒲松龄曾经借住太清宫中南配房中的西耳房,写下《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香玉》、《崂山观海市歌》三篇不朽名篇。 【正音正字】 行七háng 笈jí 稽首qǐ 樵qiáo 赉lài 逡巡qūn xún 揶揄yé yú 【词语积累】 1. 词类活用:请师之 ( 名词作动词。为师 ) 月光辉室 ( 名词作动词。照耀 ) 光鉴毫芒 ( 名词作动词。照 ) 2.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字: A、须眉必见 ( 见同现,呈现 ) B、门人然烛来 ( 然今燃,点着 ) C、王窃忻慕 ( 忻同欣,欣喜 ) 【初学课文】 1. 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2. 请三分钟,讲述这个故事梗概。 3. 用几句话,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课文分析】 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端,求师学法。第二部分(第2-4段),发展,师父教法。第三部分(第5段),高潮、结局,演法失灵。 全文按照“求师学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的线索安排情节,脉络清晰,一波三折,环环相扣。王生学法,心志多变:信誓旦旦“能之”-“不堪其苦,阴有归志”-“王窃忻慕,归念遂息”-“苦不可忍”请归。本文心理描写比较成功,作者准确勾勒王生的内心,使一个心术不正、投机取巧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课外作业】 1. 完成“学习建议”。 2. 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蒲松龄的生平和作品《聊斋志异》。 第二课时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 劳山道士是什么形象? 外在形象: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内在素质:叩而与语,理甚玄妙。 2. 王生为什么来崂山?为什么又离开崂山?结果又怎样? 王生来崂山求师学法。 他自以为学了穿墙术,嫌学法“苦不可忍”而请归。 结果回家演法,“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3. 求师学法,为什么一事无成? 因为王生学法,心志多变:信誓旦旦“能之”-“不堪其苦,阴有归志”-“王窃忻慕,归念遂息”-“苦不可忍”请归。因此必定一事无成而“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3. 求师学法,为什么一事无成? 因为王生学法,心志多变:信誓旦旦“能之”-“不堪其苦,阴有归志”-“王窃忻慕,归念遂息”-“苦不可忍”请归。因此必定一事无成而“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4.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生是一个想学法而又怕吃苦,自以为有了本事而急于要炫耀的人。 5. 最后一段的涵义是什么? 推己及人,以道士对待王生的态度与现实中的“舐痈吮痔者”进行对比,抨击了阿谀奉承的小人。 6. 本文的题目是从法道无边的角度来命标题的。如从本文主人公角度,题目应叫什么? 《王生学道》 7.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不花力气就能成功的,妄想侥幸取胜,往往是一事无成,甚至四处碰壁,身败名裂。换句话说,要想成就一件事情,必须努力奋斗。 8. 从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作者借这个带有喜剧色彩的故事,表现了好逸恶劳,目的不纯,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最终只有碰壁的下场。学习也是一样,必须勤奋,否则结局就与王生一样,不但学不到真本领,到头来只能是四处碰壁,一事无成。 9. 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然不胜酒力矣。 B,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 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 C,授以斧,使随从采樵。 足宜早寝,勿误樵苏。 D,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 10. 发挥想象,为小说改写另一种结局。 【课外作业】 1. 整理课堂笔记。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课件30长春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北师大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课件24长春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课件32长春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苏教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北京课改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坐看牵牛织女星》教案北京课改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叫三声夸克》课件苏科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南京大屠杀》教案语文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课件2人教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语文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喂——出来》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课件陋室铭课件苏教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精品课件苏教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阿炳在1950》课件(语文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件)北京课改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课件(沪教版五四制).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坐看牵牛织女星(课件)北京课改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我有一个梦想》(语文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生命的三分之一》课件(沪教版五四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