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国教育名著选读 第八讲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806年) 参考书目 1、张焕廷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1979年版。 2、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赫尔巴特生平及著述 ●律师家庭 ●慈母铺路 ●耶拿大学 ●家庭教师 ●结识裴斯泰洛齐 ●柯尼斯堡大学 赫尔巴特生平 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 父亲身为法官,曾当选为地方议会议员,在当地威望较高; 母亲弗劳·赫尔巴特,聪颖贤慧,智力超人,善于思考,富有理想,她对赫尔巴特的成长影响很大。 遭遇变故 一天,母亲打算给小赫尔巴特洗澡,她把开水倒入浴盆后,就去打凉水;忽然,听到了一声惨叫,她情知不妙,马上跑回来看个究竟,天啦!小赫尔巴特在浴盆中痛苦地挣扎着,声嘶力竭地哭喊着,这情景差点使弗劳晕了过去;她赶忙把儿子从浴盆中捞起来。 母亲的教育方式 弗劳审时度势,鉴于儿子体弱的实际,不让他和同龄人一样入校学习,而是把他留在家里,施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的数学、国语和音乐基础雄厚,在家庭和谐的气氛中,对赫尔巴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使他心灵上的创伤逐步愈合,性格也恢复了正常。 母亲的教育方式 弗劳为了满足赫尔巴特的求知欲望,不惜重金,为他聘请了几位家庭教师。其中有位教师名叫于尔岑,他是沃尔夫学派的哲学家,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在他的教育下,使赫尔巴特在语言、逻辑、哲学等方面得益非浅,特别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给赫尔巴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相信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培养“思想的清晰、明确与连续性”。所有这些使赫尔巴特对哲学和教育学萌发了浓厚的兴趣。 初露才华 赫尔巴特知识广泛,善于独立思考。 学校在赫尔巴特的中学毕业评语中写道:“在毕业生中,如同在他所有的同学中的那样,赫尔巴特始终以守秩序、有良好的操行、学习用功和顽强著称,并用通过孜孜不倦的勤奋学习,使他自己出色的天赋得到了发展和训练。” 简要生平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 人生的重要轨迹: 耶拿大学(哲学) 费希特 施泰格尔 裴斯泰洛齐 柯尼斯堡大学 格廷根大学 耶拿大学 1794年10月,赫尔巴特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律。但由于对哲学的兴趣浓厚,他放弃法律学习而专攻哲学。他入学的那一年,著名哲学家费希特开始在此任哲学教授。赫尔巴特不久就成了费希特的得意门生;他非常感激这位导师的教诲,认为没有费希特,他将在哲学方面一事无成。但是,在哲学思想观点上,他却渐渐成了费希特哲学的批判者,并最终与费希特分道扬镳,走上了自己独立的哲学道路。 家庭教师 赫尔巴特曾中断在耶拿大学的学业到瑞士一个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这为他后来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赫尔巴特选择当家庭教师的理由? 家庭教师 其一,采纳母亲建议,象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一样,先做家庭教师,后做学问; 其二,以教书来获得实践经验,巩固所学知识; 其三,自觉思想尚未成熟,不足以取得博士学位; 其四,为主攻哲学,寻找可靠的经济来源。 赫尔巴特初为人师,以身作则,教导有方,要求严格,每月向主人交书面报告,介绍三个孩子的进步和现实表现。 作为家庭教师的收获 赫尔巴特善于总结,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告诉他,教育必须建立在坚定的哲学基础上,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纪律教育必须从哲学中寻求答案。他断言,任何有价值的教学都应当是科学的;学问来自于艰苦的工作,而不是“轻松的教育”。 结识裴斯泰洛奇 在瑞士期间,赫尔巴特有机会与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相识,参观了他的布格多夫学校,受到了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化”观点的影响。 1799年,赫尔巴特利用工作之余(当时仍是家庭教师),去瑞士的布格多夫城拜访已负盛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他通过听课、交谈和参观,为裴氏学校的儿童能掌握丰富的知识而惊叹。 结识裴斯泰洛奇 赫尔巴特与裴斯泰洛齐虽然个性与才智截然不同,却建立了忘年之交。赫尔巴特常常去布格多夫看望53岁的裴斯泰洛齐,切磋教学艺术;他始终尊敬这位名师,从未停止分析在布格多夫得到的体验。这对他形成一套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无疑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学教授 1802年,赫尔巴特通过格廷根大学的博士学位的考试,稍后又获得教授备选资格,从而开始了他的大学教学生涯。 1809年,他赴柯尼斯堡大学继康德后担任哲学和教育学讲座教授。 在柯尼斯堡大学期间,是赫尔巴特学术生涯的高峰。1833年,他又回到格廷根大学任教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