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素问·痹论》讲稿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帝内经》(释译图析) 《素问 · 痹论第四十三 》 甘肃中医学院 邓 沂 篇名解释 痹,闭也,闭阻不通的意思,指风寒湿三邪杂至,导致经络阻滞、营卫凝滞、脏腑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痹证。 本篇较为系统、全面地对痹证的病因、病机、分类、治则、预后等,进行了专门讨论, 故名痹论。 正如《 素问直解· 卷四》所说 : “ 痹,闭也,血气凝涩不行也。有风寒湿之痹, 有皮、肌、脉、筋、骨、五脏外合之痹。六腑有俞, 五脏亦有俞 ;五脏有合,六腑亦有合。故有五脏六腑之痹。荣卫流行,则不为痹。痹之为病 ,或痛 ,或不痛 ,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举而论之,故曰痹论。” 篇章大意 一、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为痹证发生的外因,五脏真气不足,营卫运行失常是导致痹证的内在因素。 二、提出痹证的分类:从病因分为风、寒、湿痹;从病位分为五体痹,五脏痹;从病性分为寒痹、热痹。 三、论述各类痹证的主要症状、机理和辨证要点。 四、提出痹证的预后:邪入深者预后差,病程长;邪入浅者预后好,病程短。 五、提出痹证的随病、随经取穴的针刺治疗原则。 篇章结构 第一节 讨论痹证的病因、发病和分类 第二节 论述痹证的症状 第三节 讨论痹证的病机 第四节 讨论痹证的传变与预后 第五节 讨论痹证的治疗 释译图析 第一节 讨论痹证的病因、发病和分类 一、讨论痹证的病因与三痹证的成因 二、阐述五体痹证与四季五时的关系 三、讨论五脏痹的成因 四、提出六腑痹的成因 一、讨论痹证的病因与三痹证的成因 [原文] 黄帝问曰: 痹⑴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⑵,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⑶,寒气胜者为痛痹⑷,湿气胜者为著痹⑸也。 [注解释义] 黄帝问曰: 痹⑴之安生? ⑴痹:病名 , 指痹证。痹者,闭也, 闭阻不通的意思,指风寒湿三邪杂至,导致经络阻滞、营卫凝滞、脏腑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痹证。如《素问直解·卷四》注曰:“痹,闭也,血气凝涩不行也。” 黄帝问道:痹病是从哪里发生的呢?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⑵,合而为痹也。 ⑵杂至:杂 , 错杂、混杂。至,到达,作侵袭解。杂至,即错杂侵袭。 岐伯对答说:风寒湿三邪错杂侵袭人体即会引起痹证。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⑶, ⑶行痹:指以肢体、关节疼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证,亦称风痹。尤在泾说:“ 行痹者风气胜,风之气善行而数变,故其证上下左右无所留止,随其所在,血气不通而为痹。” 行痹, 由风邪偏盛所致。因风性“善行而数变”、“善动不居”, 故由风邪为主的痹邪侵袭人体,气血闭阻, 不通则痛,随行随阻。因此行痹以肢体关节酸楚疼痛 、痛处游走不定 、病位波及范围较广为病证特点。另外,行痹是以病证特点命名的,而若根据病因命名则行痹亦称“风痹”。 行痹的治疗《素问 · 缪刺论》提出了 凡痹往来行无常处,在分肉间痛而刺之 的 针刺治疗方法。 针对风邪偏胜的特点,程国彭 《医学心悟》说:“ 治行痹者,散风为主,而以除寒祛湿佐之,大抵参以补血剂,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可选用蠲痹汤加减。 寒气胜者为痛痹⑷, ⑷痛痹:指以肢体、关节疼痛剧烈、部位固定为特点的痹证,亦称寒痹。张介宾注:“阴寒之气客于肌肉筋骨之间,则凝结不散,阳气不行,故痛不可当。” 痛痹,由寒邪偏盛所致,因寒性“凝滞收引”,故由寒邪为主的痹邪侵袭人体,气滞血凝,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寒邪等邪气伤人,亦致阳气挫伤,无力行血,经脉阻滞。因此痛痹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并且部位固定,得温则痛减、遇寒则增剧。另外,痛痹是以病证特点命名的,而若根据病因命名则痛痹亦称“寒痹”。 痛痹的治疗《灵枢· 寿夭刚柔》提出火粹、药熨等针灸的治法。 针对寒邪偏胜的特点,程国彭指出: “治痛痹者,散寒为主,而以疏风燥湿佐之,大抵参以补火剂,所谓热则流通,寒则凝涩,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方选桂枝加附子汤、当归四逆汤或活络效灵丹加减。 湿气胜者为著痹⑸也。 ⑸著痹:著,音义均同 “ 着 ”,重着、 留着不去之义。著痹即着痹,指以痛处重着不移、或顽麻不仁为特点的痹证,亦称湿痹。张介宾注:“ 肢体重着不移,或为疼痛,或为顽木不仁。湿从土化,病

文档评论(0)

haoshiyi5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