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全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全口径预算体系: 预算的完整性,就是要把所有的政府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这是政府预算管理一项基础性要求。为此,新预算法删除了预算外资金的相关内容,代之以全口径预算,明确要求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从而在法律层面上确立了全口径预算体系。 全口径预算体系,从横向上来讲,即预算的组成,是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四本预算”;从纵向上来讲,就是每一级政府一级预算,预算层级包括中央、省、市、县、乡的“五级预算”。 2.预算的公开透明 新预算法在总结近些年来预算公开实践的基础上,从预算公开的内容、时间、解释说明以及法律责任等对预算公开的规定进行了全面的细化规定。 一是规定了预算公开的内容,既包括预算,也包括预算调整和决算,既包括本级政府预算,也包括部门预算。二是规定了预算公开的时限,要求本级政府和部门的预算、决算分别在批准或批复后20天内公开。三是规定了预算公开的主体,其中本级政府预算由财政部门公开,部门预算由各自部门公开。 3.地方政府举债问题 综合考虑地方发展需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等多方面因素,新预算法确立了堵疏结合的原则,即在为地方政府举债“开正门”的同时,也设置了若干安全阀来“堵偏门”,从六个方面确立了地方政府举债的基本规则。 一是举债主体,规定只能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省级政府;二是用债方向,要求只能是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三是债务规模,实行债券发行限额管理,不能超额发行。四是还债能力,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资金来源。五是管理机制,规定了有关的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等。六是法律责任,明确规定了违规举借债务或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一)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含义 (二)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迫切性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基本原则 1.公开透明 2.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 3.便于操作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收入分类 2.建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体系 3.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我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以实行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是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 【例题·单选题】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 A.税收制度改革    B.收入制度改革 C.征管体制改革    D.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 (the managerial system of the budget and its classification) 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 (contents of the budget system with gradation and tax distribution) 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二)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级政权是否构成一级预算主体。 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 统收统支体制 于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改行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地方预算相对独立 1994年,中国特色的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1.统收统支型——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 2.收支挂钩型 3.收入分成型——中央对地方财政收入或者其超收部分另行确定分成比例,目的是鼓励地方超收。 4.包干型(1980-1993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