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之精神 英雄之本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崇高之精神 英雄之本色   摘 要:在西方美学中,优美与崇高是两个经常被列举的范畴。作为对应的美学精神,从内容的意义或者说精神的内核来讲,贝多芬的交响曲(三、五、七、九)很好地解释了崇高的美学意义。那么,贝多芬的这种音乐精神究竟从何而来,社会环境、时代思潮、个人的生活经历究竟在这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崇高的美学精神在交响曲中又是如何表现的,都有哪些表现,笔者试从这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关键词:崇高 英雄性 形成 体现   一、崇高的意义   在西方的美学体系中,崇高的观念始终伴随,并与优美相对。崇高被解释为:巨大和无限,它的对象则是引起恐惧,常带有痛感的色彩,常常是情势紧逼而又显得从容有度,临乱不荒,镇定而具有控制力。往往,崇高的对象带有巨大、晦暗、恢弘、光辉、博大、坚韧、力量、空无、壮丽、无限和突然性。美学家们常常列举《掷铁饼》则作为崇高美学精神的代表。我们可以从不同哲学家的观念中来感受,认识关于崇高的精神和内在的含义。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我们欣然地把它们称为崇高,那是因为把我们灵魂的力量提升到那样一种高度,远远地超过了庸俗的平凡,并在我们内心发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抵抗力量。李斯托威尔认为:崇高存在于精神上或物质上令人震撼的宏伟里面。谈到崇高在音乐中的表现,笔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中就蕴涵着一种崇高的精神,表现的是英雄之气,充满了力的美,展现出了巨大的力量和抗争的勇气。就这点而言,丰子凯也有描述:贝多芬的音乐实在是英雄心的表现。这在他的作品从各个角度解释了崇高这一壮美的美学含义,虽不可否认,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方面也有很多优美的质素。但是,笔者认为,崇高这一美学精神却贯穿始终,正如彭志敏曾讲到的:“英雄”是贯串在贝多芬交响曲中的主线。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也撰文论证了贝多芬的音乐中所展示的“力”。结合美学的范畴来思考,“力”的美应归类于崇高的范畴。那么,贝多芬的这种崇高的音乐精神从而而来,是社会大环境,生活景遇造成的,还是有其它原因呢?为什么在它的身上拥有这种气质?笔者试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对其进行考察、探究。[1]   二、崇高精神形成的社会因由   贝多芬生活的年代,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急剧动荡的变化。这是外延的环境所决定的。正如傅雷先生所讲:十八世纪是一个兵祸连结的时代,也是歌舞升平的时代,是古典主义没落的时代,也是新生运动萌芽的时代。笔者认为,1789年法国爆发的大革命影响了贝多芬,让年轻的他斗志昂扬。在《贝多芬传》中有这么一段话:“大革命爆发了,泛滥全欧,占据了贝多芬的心。波恩大学是新思想的集中点。一七八九年五月十四日,贝多芬报名入学听有名的厄波热施耐尔讲德国文学,施耐尔朗诵了一首慷慨激扬的诗,鼓起了学生们如痴如狂的热情。随后他又印行了一部革命诗集,在预约的名单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贝多芬的名字。”同样,在由蔡良玉等编著的《世界艺术史》音乐卷中也讲到:“贝多芬的成长全靠波恩进步的文化氛围和他个人的努力奋斗。”可见,贝多芬在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后,站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立场之上。可以说,这场席卷欧洲的大革命占据了贝多芬的心,征服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充满了野心的火焰。贝多芬是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音乐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既是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影响下的产物。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曾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进而他又讲到,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放弃自己的责任。这种人文精神和启蒙的思想对贝多芬影响深远,可以说,启蒙运动“平等,博爱,自由”之思想是深人贝多芬心里的。贝多芬曾说:“自由与进步的目标,如在整个人生中一样。”他认为,能有什么东西比它更具人们所需要的呢?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会背弃真理。为此,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社会的思潮对贝多芬的音乐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而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都表达了这种思想观念,把人解放出来,认识自己,并把自己的内心的力量孕育到音乐中去,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常常体现着。与此同时,德国的“狂飙运动”也对贝多芬产生了影响。他生活的波恩是当时新思潮的传播之地,贝多芬和那些崇尚自由,博爱,人道主义的在一起谈论哲学与道德,谈论诗歌和音乐。人开始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要解放则必须通过打破旧的传统来实现,需要斗争的勇气和气魄,也需要力量的支撑和坚强的意志。   其次是被贝多芬的生活境遇。早年受到父亲的“管制”(为了让他成为“莫扎特第二”,强迫他高强度地学习音乐,而且他的父亲是个酒鬼,稍有不满之处便对贝多芬拳脚相向)、母亲的早逝又让他格外悲伤,耳聋的折磨、几次失恋、争夺侄子卡尔的养护权后卡尔的调皮也让他十分失望,这一切的打击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动心忍性,饿其体肤,增亦其所不能,行拂乱其所为。正是这些磨练使他更加懂得生活,使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