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一 从“瓮安事件”看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员通过瓮安事件了解我国政府开展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帮助学员通过瓮安事件了解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诱因之一:政府合法性流失。
3.启发学员深入思考我国防控群体性事件的可行性策略。
二、案例内容
引言:一些人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结果酿成了震惊中外的群体性事件。对于公安局鉴定结果,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一人之死为什么会牵连很多无直接利益者都卷入打砸烧抢的不法行为呢?这种突发性事件如何产生,政府又该如何予以防控,如何展开应急管理呢?
2008年6月21日20点,李树芬与女友王某一起出去玩,同李树芬的男友陈某及陈的朋友刘某等吃过晚饭后,步行到西门河边大堰桥处闲谈。李突然说:“跳河死了算了,如果死不成就好好活下去。 刘见状急忙拉住李树芬,制止其跳河行为。约十分钟后,陈某提出要先离开,当陈走后刘见李树芬心情平静下来,便开始在桥上做俯卧撑。当刘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中。刘见状立即跳下河去救李树芬。王某急忙打电话给陈某,并大声呼叫救人。她的家人并没有更多的质疑。同一天上午,三名事发时在场的当事人因被警方认为没有作案嫌疑而被释放。当李的家属去派出所找当事人时,发现都已经不在派出所。几乎同时,这三个人开始出现在传言中,“元凶是县委书记的亲侄女,另两个男生和派出所所长有亲戚关系,死者是被奸杀”。李树芬的家人开始认为有冤情存在,他们在6月23日提出再度尸检。越来越变形的传言,流传在瓮安的大街小巷“瓮安副县长的儿子伙同另一个社会青年把瓮安县三中一女生淫秽强奸并残忍杀害丢入瓮安县西门河……”这个逼仄的地方,成为了一个舞台。从早到晚,闻讯而来的人群络绎不绝。人们带着自己生活中的不满来看这个死因不明的女孩。6月25日,发生了新的意外。在公安局,李树芬的幺叔李秀忠和民警张明发生冲突。接着,李秀忠被主管单位县教育局叫去问话。随之在瓮安保险公司附近,李秀忠又遭到飞来横祸:他被几个身着便装的人暴打一顿。6月28日上午,瓮安县公安局向李树芬家属发送了《尸体处理催办通知书》, 限李家于6月28日14时前将李树芬尸体领回安葬,“否则,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这激起了围观者的不满。到这天下午3点左右,两名高举“为人民群众伸冤”的白色横幅的中学生走在前面,数十人跟随,他们打算为李树芬游行请愿。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是李树芬的亲属。当游行队伍离开北东路,来到文峰中路时,人群已经从最开始的数十人,聚集成了千人之众。警察在门前拉起了警戒线,让两位学生进办公楼大堂沟通。“他们一把扯过了条幅,学生不允,伸手夺回了条幅,双方发生了冲突,学生和警察之间,发生了扭打。这时候,全副武装的防暴队员出现在视野中,他们的警棍伸向人群。人群哄然,见到学生被打而愤怒的人群已然失去了理智,局面再也无法控制了。6.28”事件,共造成县委县政府大楼104间办公室被烧毁,县公安局47间办公室被烧毁,户政中心档案材料全部被毁,42台交通工具被毁等。瓮安事件震惊中外。
结束语:一名学生非正常死亡,从社会角度而言,是件小事。但如此小事,竟发展成惊天动地的瓮安事件,这和当地政府合法性流失,部分官员行政不作为,利益协调、平衡和畅通等机制不完善从而导致社会积怨过多有着深层联系;同时,面对群体性事件,这也和当地有关部门获取信息不畅,信息公开不及时,执法水平落后,滥用警力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这种群体性事件,政府必须予以应急管理,不仅解决“表”的问题,也要解决“本”的问题。
三、思考题
1.瓮安事件说明了什么?
2.分析瓮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3.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
4.如果你是当地政府领导,遇到群体性事件理应如何处理?
四、案例附录
1.齐鲁晚报《公布瓮安事件打砸抢烧事件调查情况》(《贵州都市报》供稿)2008年7月2日
2.南方都市报《瓮安溯源》2008年7月10日
案例二 石首事件始末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特征
2.掌握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措施
二、案例正文
2009年6月17日20时36分,石首市公安局笔架山派出所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台指令:市笔架山街道办事处东岳山路“永隆大酒店”门前发现一具男尸。接警后,该所民警迅速赶往现场调查处理经初查,死者涂远高,男,24岁,市高基庙镇长河村人,生前为该酒店厨师。民警对死者所住房间进行了检查,发现了死者所留一份遗书,遗书的大致内容为自己悲观厌世而轻生,警方排除他杀,初步认定为自杀家属对表示质疑。当地乃至网上对于这一案件的传闻、传言,文字图片,泥沙俱下,真假难辨“外围信息”如据说该酒店有当地领导参股,该酒店涉嫌
文档评论(0)